• 77阅读
  • 0回复

哥伦比亚经济在调整中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5-23
第7版(国际专页(经济))
专栏:

  哥伦比亚经济在调整中发展
徐宝华
8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普遍陷入无力偿还巨额债务的困境。而哥伦比亚由于70年代没有过度借债,目前是拉美地区唯一能偿还外债本息的国家。70年代以来,哥伦比亚政府就实行稳定的经济政策,到了80年代,又进行经济调整并取得显著成效,因而防止了可能发生的国际收支危机。198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1%,1987年为5.5%,1988年仍达4.2%。与此同时,国内失业率由前几年的15%下降到10%左右。哥伦比亚是拉美地区连续3年生产增长较高、局势相对稳定的国家。
在过去的20年,无论在制订经济发展计划方面,还是在经济调整过程中,哥伦比亚都是谨慎从事、循序渐进。政府始终坚持动员国内资金和增加出口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方针,并把应急调整和结构性调整结合起来。主要措施有:
1、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经济为多种经济。哥伦比亚原是个咖啡单一生产和出口国。为克服咖啡单一经济的脆弱性,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哥伦比亚在农业方面,提倡多种经营,积极发展出口商品生产。
工业方面,大力发展制造业,并以限制进口和关税保护等措施,促进制造业的发展。为推动制成品出口,政府实行扶持私人资本的政策,国家通过金融机构向出口工业提供大量贷款,促进出口部门的发展。目前,哥伦比亚工业已初具规模,国内消费品90%是国内生产的。
2、积极发展出口贸易,推动经济发展。为促进非传统产品出口,政府通过出口信贷,出口补贴,实行本国货币微小贬值,大力发展出口贸易,推动工业和经济发展。
经过几年的调整,1985年石油生产恢复自给并有部分可以出口。由于石油、煤炭、镍矿和非传统产品出口迅速增加,1986年对外贸易出现17.9亿美元的顺差,1987年外贸结算又实现10.5亿美元的顺差。
3、广开财源,积极为经济发展筹集资金。哥伦比亚坚持实行开拓国内资金为主、吸收外资为辅的财政方针。为解决投资的困难,减少对外国贷款的依赖,1972年建立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储蓄和贷款制度”,鼓励私人储蓄存款。1974年,政府又实行税收改革,广泛调整所得税,适当提高销售税,允许银行和金融公司以优惠利息鼓励储蓄以增加对经济部门的贷款。
80年代初,由于大规模实施“全国一体化发展计划”,公共支出年平均增长率为10%,大量投资加重了政府财政赤字。1982年,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2%。面对这种困难情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对金融系统的管理,改革税收,紧缩公共开支,加强预算的监督,调整外资政策,积极引进外国投资等。
4、实行稳定政策,严格控制通货膨胀。70年代后期,哥伦比亚咖啡出口收入激增,国内货币供应增加。为避免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政府实行稳定计划,决定对汇率严加控制,强迫公共部门紧缩通货,并实行进口预先储蓄制。为回收货币和促进工业发展,70年代末又实行进口自由政策。
80年代初政府把控制通胀作为国内稳定的基础,主要措施有:降低政府的财政赤字,实行价格管理,实行严格的外汇管理,控制货币供应量等。1982—1986年哥伦比亚的年通货膨胀率平均为20.36%,1987年和1988年分别降至24.07%和27.7%。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