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回忆朱毅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5-24
第6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回忆朱毅同志
韩光
时光流逝,曾经为解放战争时期军工生产作过重要贡献的朱毅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十二年了。每当我回忆起解放战争时期大连人民的支前工作时,总是深深地怀念大连军工生产的创建者之一的朱毅同志。
我和朱毅同志是1947年3月在大连相识的。当时我在大连主持中共旅大地委(市委)工作。朱毅同志原任华东财经办事处副主任,他受华东局和陈毅同志之命来大连组织军工生产。朱毅同志到大连后,就和先期到达大连的曹鲁同志一起来地委汇报,商谈有关组建军工厂的事宜。朱毅同志身材魁梧,谈吐不凡。交谈中,他向我谈起他过去的经历。他早年学医,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军医院院长,后来去日本学过经济。抗日战争时期,他在河南省信阳县当过县长并同我地下党组织建立了联系。1939年,朱毅同志把信阳县的地方武装交给了李先念同志率领的部队,同年朱毅同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通过和朱毅同志几次交谈,我看出他是一位既有理财经验,又有组织能力的同志,是一位干练的管理人材。当时旅大地委的中心任务就是大力支援前线,正需要像他这样有经验有才干的同志来组织、创建军工生产工作。由他来负责这方面的工作,是十分适宜的。
当时,大连连接着华东、华北、东北三大战场,有近代工业的基础,机械工业和炼钢、化学工业比较发达。日本投降时,工厂虽然遭到严重损坏,但有发展军工生产的物质条件。朱毅同志到大连后,和曹鲁等同志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了筹建军工方案,要求旅大地委把大连钢铁厂、化学厂,以及大连机械厂、铸造厂、锅炉厂和金属厂拨归军工方面。我们满足了这些要求,很快办理了正式的交接手续。此外,朱毅同志等又新建炮弹厂、引信厂和发射药分厂。于是,由我党创建的一个大型军工联合企业就形成了。为了适合当时政治环境的需要,这个大型军工企业对外号称叫作“大连建新公司”,由朱毅同志任总经理。建新公司是在华东局、东北局的重视和领导下建立起来的。华东局陆续投入大量干部和资金;东北局则给调拨粮食和煤炭,并数次派军工领导同志来大连视察、指导工作。李富春同志代表东北局几次表示,东北局将专门调拨“建新”所需的物资和干部,继续扩大生产,所出的炮弹全部投入到华东战场。旅大地委遵照东北局的指示,对于建新公司的工作采取三条方针,由地委组织的军工生产委员会贯彻执行。一是全力支持、全力协助;二是为军工生产尽可能地提供所需的各种条件,为产品运往华东大开绿灯;三是对建新公司的经营和管理给予充分的自主权。地委主要通过党组织和工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鼓励他们在“只干不说”的条件下埋头苦干、放手工作,加快生产的步伐。建新公司于1947年7月1日正式成立后,经过半年多紧张的研制、试验和生产,到1948年初,就首次在我党领导的军工史上制造出后膛钢质炮弹。1948年一年,大连就为淮海战役及其它战场提供了23万发炮弹,全部是合格优质品。当时我军缴获了蒋军大批美制大炮,所缺的正是需要不断补充的炮弹,建新公司源源不断的后勤保障工作非常及时而得力。对此,陈毅同志和粟裕同志曾亲自写信,对旅大地委和工人阶级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这个信件就是由朱毅同志亲自转交给我的。1948年12月,朱德总司令在全军军工生产会议上曾亲自对朱毅同志说:“你们建新公司造的炮弹在几个战场上都用上了,前方反映很好。”粟裕同志生前还曾有一句名言:“华东的解放,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山东民工的小推车和大连生产的大炮弹。”
我党、我军高级领导同志对建新公司和旅大工人阶级的支前工作所作的高度评价和勉励,使广大工人、干部受到巨大的鼓舞。为“建新”的创建和生产付出过心血和作过艰巨努力的朱毅同志和建新公司的其他领导同志,在这些鼓励下,更加勤勉地带动全体职工,为夺取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继续作出新的贡献。建新公司的各级干部和全体职工在支援前线打胜仗的共同目标指引下,把工厂当作战场,创造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在试制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建新”先后有17位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还有一些同志负伤致残。这其中就有《把一切献给党》的作者、全国劳动英雄吴运铎同志。建新公司不仅为华东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为大连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连军工生产这段历史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近年来,大连市委党史部门已专门编辑出版了一本建新公司兵工生产史料集。这里我特别回忆起朱毅同志在组织发展“建新”事业中的卓越贡献。
建新公司创建伊始,干部来自“五湖四海”,朱毅同志不仅善于团结和使用干部,使他们各展所长,在不同岗位上发挥骨干作用,还大胆地提拔本地干部,并且善于使用当时各厂留下来的日籍技术人员来解决生产技术上的问题。朱毅同志自己也很努力钻研业务、尊重人材、求贤若渴地拜长者为师。他注意发动和依靠群众,献计献策,开诸葛亮会,集体攻关,解决了生产中的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试制炮弹中最后一道难关是缺乏冲压炮弹壳的大型压力机。炮弹厂的职工日夜奋战,用小型压力机于1948年1月24日冲压成功炮弹壳,朱毅同志很高兴,为了纪念职工们这一创造成果,亲自将炮弹命名为“124式”。朱毅同志对政治思想工作也十分重视,大胆支持各厂搞“立功创模运动”,建新公司的模范人物层出不穷。
1948年全国军工生产会议结束后,刘少奇同志单独接见了朱毅同志;指示他一方面要继续发展军工生产,另一方面要培养技术人材,为全国解放后的军工生产以及其它重工业部门准备管理人材。他回大连后,随即按照少奇同志的指示精神,亲自参与创建了建新公司职工研究学院,带头参加听课、学习。武汉解放后,中央从大连抽调了大批干部到中南地区工作,朱毅同志奉命带领一百多名干部到中南区,他担任中南军政委员会重工业部长。他带去的那些同志,很多人都成了新中国解放后军工以及其它重要工业部门的建设骨干。
朱毅同志的组织观念是很强的。在工作中他坚决执行华东局、东北局的指示,同时对旅大地委也十分尊重,他经常来地委向我们汇报生产和建设的情况。我们那时的接触特别频繁,日益相知他在工作中勇挑重担、爱护同志,对人宽厚,对自己要求严格,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他把儿子送到大连钢铁厂当炉前工,要求孩子在艰苦的岗位上接受锻炼。在参加全军军工生产会议后回大连途中,春节将临,朱毅同志放弃了回大连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到沈阳兵工厂参观,以便把学到的经验带回“建新”。他夜以继日,不知疲倦地工作和思考问题。他时常在半夜里找公司有关领导同志商谈有待解决的问题。公司秘书长曹鲁风趣地说,朱老头自己半夜不睡觉,还让别人也不睡觉。
朱毅同志的工作在几经调动后,于1958年任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我和朱毅同志自大连分手后,多年未得相见,再次见到他时,已是粉碎“四人帮”之后。“十年动乱”,朱毅同志无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身心健康受到摧残。他本来患有肝病,后来又得了严重的心脏病。在北京,我曾去他家看望他。他见到我常常谈起他在建新公司和同志们艰苦创业的战斗生活情景,还感念当时旅大地委对“建新”的支持与帮助,同志友情十分令人感动。后来,朱毅同志的病情一天天地加重,1977年病魔夺去了他的生命,时年79岁。
近年来,大连市委党史部门的同志为征集大连建新公司的史料,曾多次来找我了解情况。每当此时,朱毅同志的身影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我也每每向同志们提到他。建新公司的业绩是与朱毅同志以及公司其他一些领导同志的艰苦创业、持续不断地努力分不开的。值此朱毅同志逝世12周年之际,谨以此文来表达我对这位为党与人民的事业奋斗毕生的老同志、老朋友的深深敬意与纪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