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驰聘在雪山高原——访四川甘孜州藏族画家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5-29
第4版(文化生活·体育)
专栏:

  驰聘在雪山高原
——访四川甘孜州藏族画家群
本报记者 朱维群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草原广袤,雪山高峻。80年代以来,这里崛起一个藏族的现代画家群。自首届全国少数民族美展上他们以《格萨尔王》、《朱德会见格达活佛》、《吉祥如意》等大型新“唐卡”一炮打响以来,作品已几度轰动京城,出展海外,更以120万张的印量进入川、藏、甘、青广大藏族群众家庭。
这个画家群有20多人。与藏族传统画师、画匠不同的是,他们属于国家培养的第一批新型藏族艺术工作者,接受过系统的现代美术教育。“但是,院校教育也带来一个缺陷,就是对本民族的传统艺术反而很陌生”,一级美术师、现任州文化局长仁真郎加对记者谈起他们的艺术成长过程:“我们过去虽然也都有不少创作,可是失于学院派味道太浓,没有产生多大社会影响。王朝闻曾这样评论我们的画:把署名盖上,就很难看出作者是藏族同志。”
八十年代改革之风吹到了跑马山下。创作组最初的8个人,翻过折多山、雀儿山,到康巴传统藏画的发祥地、藏传佛教文化的圣地之一——德格采风。在德格寺院昏暗的酥油灯下,他们头一次看到在“文革”劫难中幸存下来的一批巨幅“唐卡”。那奇异的构图造型、灵巧的时空处理,鲜明的色彩对比,浓郁的装饰韵味,以及这一切中透出的强烈民族精神,使他们目瞪口呆,心灵上感到巨大震动。尼玛泽仁回忆说:“我们全被祖先独特的艺术形式感动了、折服了。我们忽然发现,我们多少年寻觅的艺术创作的独特路子,其实就在甘孜州的土地上。”
传统藏画以卷轴布画“唐卡”为主,也包括佛寺的壁画、佛经木刻插图等。唐卡画面使用“三界构成法”:中间为佛本尊像,上方表示“空界”,下方表示“地界”,各界间用山水、花卉、云彩相间。为了追求色彩富丽堂皇和对比效果,经常大胆使用金、银两色,甚至用纯金钩线。颜料多属矿物质,可逾千百年不变色。从唐卡画可以窥见藏族由高原奇特环境造成的通过心理互补而求得平衡的特殊审美观:游牧生活愈是动荡不安,愈是追求宁静温馨;人生旅途愈是艰辛痛苦,愈是追求富丽堂皇;生活空间愈是广漠空阔,愈是追求艳丽细腻。画家们在充分吸取传统藏画艺术养料时,冲出它以宗教题材为主的窠臼,在笔端注入新的时代精神、注入八十年代藏族人民对新生活的理解和憧憬。在画法上他们又揉进了西画造型准确、透视合理的特长和中国画工笔重彩的秀丽、细密、严谨的风格。反映藏族民间故事的《藏王松赞干布》、《诺桑王子》,反映藏区新生活的《欢腾的康巴》、《康定情歌》,反映藏区民俗的《吉祥酥油花》、《沐浴图》……出版后都一抢而空,书店一再要求增订。
新藏画在阿尔及利亚展出期间观众逾20万,开创当地外国美展参观人数的新纪录。流落国外的藏胞回乡探亲,带走的最好礼品就是藏画,因为这些画上寄托着他们的乡思。已故班禅大师曾接见画家们,为他们的画展、画册题词题诗,一再叮嘱要他们把藏画研究院尽快办起来。
他们深深懂得,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发展。几年来,他们深入研究藏族历史、文学、美术,全面提高自己的藏学素质。去年,格桑益西等8人又深入西藏山南地区,访遍几乎全部著名寺院和宗教胜地,积累了大量临摹和速写。在甘孜州,他们专程骑马来到人迹罕至的藏画宝库八邦寺,向80多岁的老画师通拉则翁求教。老画师高兴地请每人都在他制作的一幅画上画一个局部,连声说:“唐卡有了传人,再不会失散、失传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