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深化改革保持蔬菜生产稳步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5-31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深化改革保持蔬菜生产稳步发展
陈俊生
提要:大城市蔬菜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取得了一些共性经验,如建立多层次蔬菜商品基地、放管结合、多渠道流通、建立蔬菜生产风险基金等;同时,需要深化改革,研究解决价格、补贴效益、科技开发以及搞好蔬菜规模经营、依法管菜等问题。
                   
今年是我国大中城市蔬菜体制改革的第5个年头。5年来,蔬菜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调动了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增加了品种,丰富了市场,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利益。当前,应该认真总结蔬菜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继续深化改革,以保持蔬菜生产稳定发展。
1988年,各级领导认真贯彻西安10大城市蔬菜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精神,提出市长亲自抓菜、落实菜田面积,克服了自然灾害造成的困难,基本上保证了城市居民的吃菜需要。据匡算,1988年全国大中城市蔬菜供应量为210亿公斤,人均日供应500克,较上年增加5%。特别是去年5月份以来,蔬菜货源增多,国营蔬菜公司供应量充足,集市菜价趋于正常,居民比较满意。
另一方面,目前大中城市蔬菜生产和供应仍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城市近郊老菜田被占情况严重,远郊、邻县和全国性蔬菜基地设施差,科学种菜水平低,商品量很不稳定;国营蔬菜公司经营设施简陋,蔬菜冷库少,缺乏余缺调剂能力;批发市场建设刚起步,缺乏蔬菜集散场所;零售多是露天卖菜,日晒雨淋,商品质量差,损耗大,等等,影响主导作用的发挥;大部分市蔬菜风险基金和平抑蔬菜价格基金尚未建立,难以有计划地按照市场需要指导生产,调剂供求、平抑菜价;蔬菜流通秩序还不完全正常,特别是有些产区经营渠道乱,菜价波动较大。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
蔬菜体制改革的共性经验
(一)建立多层次的蔬菜商品基地。许多城市实行了“近郊为主,远郊为辅,外埠调剂”的方针。实践证明,光靠近郊来解决蔬菜供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从全国看,建立多层次的蔬菜商品基地格局,是符合我国蔬菜商品产销发展规律的。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展,很多老菜田被征占。而城市人民生活的改善,对细菜、品种、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各市要在认真抓好近郊、远郊菜田建设的同时,统筹规划,尽可能利用各地地理、气候等优势,建立不同层次的蔬菜商品基地,力争做到蔬菜常年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或供略大于求。有的同志说得好:菜太多了不好,少了也不好,不多不少办不到,还是多一点比少一点好。蔬菜工作要通过保护生产来保护消费,稳定生产来稳定消费。蔬菜基地建设问题,有一个趋势,一般地讲,近郊级差地租比较高,农民收入比较多,基础设施比较好,栽培技术比较高,可以搞些大棚,尽量多种一些细菜,满足比较高层次的消费需要。远郊区、近郊县,要作为大路菜生产基地,以保证大路菜的供应。同时,还要发展全国性调剂的蔬菜商品基地,作为城市春淡、秋淡、品种、数量的补充。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唐山和山东的大白菜基地、南菜北运基地、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春淡蔬菜生产基地、张家口经济区秋淡蔬菜生产基地、西北河西走廊秋淡蔬菜生产基地。这五块基地每年可提供商品菜20多亿公斤,对调剂补充大中城市蔬菜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基地现在还很不规范。销区各城市要给予支持和扶植,逐步使基地建设完善起来。
(二)放管结合。有些同志讲得对,光管不放不行,光放不管也不行,还是放管结合好。怎样结合?南京是大管小活,市管的品种占总上市量的80%,主要品种实行合同定购和计划价格,其余20%议购议销。上海是“两头统中间包”,就是产前和产后统一规划和服务,田间管理承包到户。
(三)发挥国营市场主渠道作用和建立批发市场,形成多种流通渠道。在平抑物价,调剂淡旺余缺,实行必要的吞吐等方面,国营蔬菜市场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蔬菜批发交易市场也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近几年,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先后建立了一批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受到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欢迎。但从总体来看,我国蔬菜批发交易市场,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各项功能还发挥得不够,需要逐步完善。各大城市要建立一批规模比较大的、功能齐全的大型批发交易市场,同时,要建立一批中小型批发交易市场,逐渐形成大、中、小型结合的批发交易市场网络,可以由现货交易逐步向期货、现货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四)实行产销一体化。去年以来,各地都在这方面进行了试点,已经取得了初步经验。现在基本上是三种类型:一种是产销统一归农口管理;第二种是成立综合机构——蔬菜局或蔬菜办公室;第三种是由分管市长统一领导,对农商两家进行协调。产销一体化要继续试行。尽管这个经验现在还不完善,但方向是对的。既然是搞试点,就不要强调某一种固定模式。
(五)逐步完善产销服务体系。目前,我国蔬菜生产基本上是以农民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规模比较小,生产比较分散,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很多城市进行探索,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唐山市1988年初市区以商业局为龙头成立了蔬菜商社,吸收了159个种菜专业大户和经营量较大的菜店参加。他们还在6个重点产菜县以供销社为龙头,成立了以大白菜为主的蔬菜合作社,吸收了3700多户入社。蔬菜商社、合作社坚持优先为社员服务,在物资、技术、信息、运输、销售等方面给予菜农大力扶持,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六)建立蔬菜生产风险基金。这个工作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端。现在菜地占用费是一笔相当大的数字,可以充分利用。
需要继续研究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价格问题。蔬菜价格在整个价格体系中占有明显比重,它的升降对物价指数影响很大。总的方针是,今年蔬菜零售价格必须保持基本稳定。为此,各级物价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管理,有效地控制菜价上涨幅度。对于当季的大路菜,价格搞得太高的,必要时也可以规定限价。如北京市对去年大白菜集市价格实行限价管理,平抑了菜价上涨。各部门要统一认识,协调配合,指导集市菜价。绝不能放松对菜价的管理,不能因为蔬菜形势好了,就放松管理。
(二)怎样更好地发挥补贴效益。去年,全国用于蔬菜的价格补贴,达到8.2亿元,比上年增加2.1亿元,这对平抑菜价起到很大的作用。南京、重庆、西安、沈阳等城市开辟多种渠道,筹集蔬菜价格调节基金,用以保护生产,平抑价格,起了很好的作用。现在的问题是,国家拿出这么多钱,一是怎样更好的发挥它的效益;二是往哪里补。有的市提出,补给批发环节,可能对保护生产者、消费者利益,平抑物价更有好处,又可以减少一些补贴。不管怎么补,补贴都不能吃“大锅饭”、“撒芝麻盐”。补贴款要专款专用,决不能截留挪用,不能用来干别的。
(三)加强科技开发,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蔬菜面积必须保证。没有一定的面积,不能保证一定的蔬菜量。但面积也不可能无限扩大。从长远看,要立足于提高单产,做到旱涝保收。因此必须搞好科技开发。现在产量不高,搞科技开发可以大幅度提高产量。深圳搞的无土栽培生菜、黄瓜,成了创汇蔬菜,卖到了香港的大饭店,创收了不少外汇。上海县虹桥乡搞了一些蔬菜新品种,全部供给上海几个大饭店。这方面全国各地都大有潜力。
(四)如何发挥规模效益问题。规模经营主要是要看效益,不是简单地归大堆。为搞好蔬菜的规模经营,我们应借鉴国际上一些国家的经验,从发展农协组织或者搞联合会入手,把产前产后服务组织起来。生产经营归一家一户,产前需要的东西统一组织,产销统一负责。批发市场和农协是对菜农服务和蔬菜集散的两条腿。在发展农协这方面,供销社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供销社面多、腿长,信息比较灵通。从它成立开始,就强调群众性。虽然现在做得还不够,但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另外,新开辟的蔬菜基地,如果属于开发项目,土地资源没有划归集体和农户的,开始就可以搞承包性质的规模经营。
(五)依法管菜问题。这条路非走不可,逐步做到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现在看来有三项:一是批发市场管理法;二是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管理条例;三是风险基金条例。这三个方面各地都可以试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