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北约内部短导之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5-31
第7版(国际专页(政治))
专栏:

  北约内部短导之争
陈方明 胡豫闽
一个时期以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内部的短导之争愈演愈烈,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北约在短导问题上的争论焦点是:北约部署在西欧的短导是否应予更新?与华沙条约组织的短导谈判是否应尽快举行?北约内部就此分为美英派和以西德为首的西欧派。
争论首先由西德挑起。今年2月10日,西德政府发言人宣布,西德认为北约没有必要在1991年前就短导现代化问题作出决定。由于北约的短导大多部署在西德,美认为西德的态度事关重大,次日即派国务卿贝克飞赴欧洲,对14个北约盟国轮番游说,试图使西德在盟国的共同压力下,同意尽快实现短导现代化,然而收效甚微。在10多个盟国中,真正坚定支持美的只有英国。在美的鼓励下,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于2月下旬游说西德和法国,也未如愿。此后,又有消息说北约内部已就此达成一项折衷协议,但随即遭到西德政府的否认。4月中旬的北约核计划小组会议后,美国提出让步建议,暂不讨论部署问题,西德才同意在1991年后讨论短导的现代化。但4月21日,西德总理科尔在联邦议院发表声明,敦促美苏尽快进行削减欧洲短导谈判。这种公开唱反调的做法很使美国恼火,但西德有丹麦、荷兰、比利时、挪威的背后支持,加上意大利及法国持调和主张,因而始终不肯改变立场。北约内部关系由此陷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危机”。
北约内部爆发短导之争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其一,在对苏政策上存在着重要分歧。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调整了苏的内外政策。西德等盟国认为,苏正在发生具有深刻意义的转变,其缓和政策是有诚意的,西方应该抓住这一“历史性”时机,与东方进行认真的谈判;但美英则对苏的缓和政策怀有疑虑,强调“不应将希望寄托于个人”,在苏的短导和常规力量占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北约只有先改善自己的武器系统,才能增强对苏的谈判地位。
其二,对如何建立有效的核威慑认识不同。美英强调,既然西德等也认为彻底消除欧洲短导的“第三个零点方案”不足取,说明它们同意北约在欧洲维持有效的核力量;而根据美苏中导条约,双方将在1992年前全部撤除在欧洲的射程500公里以上的导弹,北约仅剩的88具长矛短导(射程115公里)发射架也将于1995年退役,因此,北约需要发展一种射程略低于500公里的高精度导弹,以维持其核威慑的有效性;经验表明从导弹研制到部署约需4年时间,若于1995年前开始部署,1991年前应就导弹的需求量和部署地等作出决议;目前美已选择多管火箭炮作为导弹的发射系统,由于这种导弹用于欧洲战区,没有北约批准,美政府难以就研制导弹获得国会拨款。西德等盟国则认为,短导的现代化取决于常规军备谈判的进展,而欧洲总体形势的改善,可能无需再使短导现代化。而且在一场“纯常规”的战斗中,常规与核两用的飞机、火炮、导弹等武器的损耗,有可能大大削弱北约在欧洲的核威慑效能。凡此种种,更加深了北约内部对短导现代化的疑虑。
其三,北约盟国各自利益产生了碰撞。美国为了保持对苏的战略优势和增强对苏谈判的地位,试图尽快实行北约短导的现代化。而西德则担心,北约和华约的短导大多部署在西德,一旦两大军事集团发生冲突,德国将最先成为核战场;从长远考虑,缓解两大集团的对峙,有利于西德推行“新东方政策”,最终实现两德的统一;此外,西德明年将举行大选,科尔政府需要打出核裁军的旗帜,以获取选票。支持西德观点的许多盟国也希望通过促进东西方缓和,发展与东欧的关系,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实惠。
由此看来,北约内部的这场短导之争有着深刻的背景,也表明北约集团内部的裂痕正在加深,难以从根本上弥合。还应该看到的是,西德等国经济力量的持续增长及其独立意识的日益加强,将使布什政府把联盟纳入其安全政策的努力面临越来越强烈的挑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