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市民眼中的市长——记烟台市市长俞正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6-01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市民眼中的市长
——记烟台市市长俞正声
于德
每次到山东省烟台市,都能听到一些对市长俞正声的议论。
1987年3月,俞正声出任烟台市长。他上任后抓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城市住房改革,在全国第一个推出房改方案。民意测验表明,60%以上的居民拥护这项改革,30%以上的人持反对态度。有人说:“偏要搞这种试点,出什么风头!”
正是从这项改革开始,市民们开始赏识自己的市长了。特别是方案出台时市长的电视讲话,可说是一炮打响。他那篇一个多小时的讲话,把一件复杂的事讲得清清楚楚,表现出市长解决高难政务课题的才能。
俞正声注意并善于与各界人士对话,把对话作为推行政务公开化的重要渠道,以取得群众对政府工作的了解、信任和支持。去年以来,光是物价问题就举行了3次对话。
今年春节前,俞正声就市场供应问题答记者问,电视台实况转播。为什么粮食要限量供应?蜂窝煤为何供应紧张?食盐为何也有人抢购?为什么平价火柴每户每月只供应5盒?今年春节的供应情况怎样?等等。对这些问题,市长都即席一一作答,简捷明了,连有关数字也准确无误,不需周围的人帮腔。
当时,记者正在一市民家中作客。年轻的家庭主妇放下家务,聚精会神看完这个90分钟的电视节目。我问她对市长的谈话有什么意见,她说:“这样讲一讲很好,有什么困难,我们也好有个准备。”
后来见到俞正声,我告诉他这次答记者问效果不错。他说:“我的想法是,对群众要讲老实话,不要唱高调。要承认工作中的问题,越不承认群众越反感,承认了群众反而能体谅你。要把困难告诉群众,是怎么回事就怎么回事。群众觉得我不行,可以另打主意。我就这么大本事,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不能打肿脸充胖子,你们记者写报道,也最好多讲点市长的苦恼。”接着他又补充说:“当然,老是叫苦也不行。”
市民们从市长身上还有许多新的发现。
一位离休干部曾就俞市长和群众一起排队买豆腐一事向我发表评论说:“这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它说明市长吃的豆腐和咱吃的豆腐是一样的价钱。”用专家的话来说就是:市长与市民一样都接受市场评价。
有一次,在一位朋友的家宴上议论起俞正声,一位在市政协工作的同志说:“逢年过节,下面有些人便拟好一个名单,派人到市里来,按照名单给领导人送礼。然而,在这样的名单上,绝不会有俞正声的名字。”据他说,有一次俞正声到县里检查工作,有人送他海米、海参各一斤,放在汽车后厢中。回到烟台被俞正声发现,便立即要秘书将原物送回,并要问那人一个“你想干什么!”常言说:“官儿不打送礼人”,连送礼人也不放过的官儿,自然便无人再敢给他送礼。
公众舆论对市长并非只有赞美之词,市民们对市长本人、对烟台市政府的工作,一直是有褒有贬的。但这似乎正是俞正声所期望的。去年,他在一次市政府全体会上说:“要努力形成一种使各种不同意见、不同见解,特别是批评意见顺畅发表的环境和气氛。这是民主政治建设有较大进展的重要标志。”他要求他的同事们改变旧的思维方式,学会将自己的行为经常地置于群众监督之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