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父母们何以爱“瞪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6-02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知识界纵横谈

  父母们何以爱“瞪眼”
李泓冰
儿童节到了,四处可见小孩子们在爹妈的手中装了弹簧似地蹦跳着,怀里是色彩鲜明的变形金刚或椰菜娃娃;大孩子们则依旧脚步匆匆,沉重的书包坠走了他们的节日,也坠走了他们的笑容;至于更大的孩子们……
于是我就不合时宜地想起了鲁迅先生的话:“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的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这街上来去的孩子们有几多不是在瞪眼中长大的呢?今天的长辈固也成长于“瞪眼”之中,但又在“爱”的金字招牌下、在“瞪眼”中,把自己今生今世无法达到的人生目标狂潮般地倾泻到孩子头上:你要当陈景润!你要当帕瓦罗蒂!你要当徐悲鸿!你要当爱因斯坦!——末了总会甩出悲哀的一句来:“你老子娘这辈子算完了,你可得争口气!”接着,便会从那瞪圆了的眼睛中射出一丝希望来。
从这话的余音缭绕中还听不出那“孱头哲学”来吗?这些“小帕瓦罗蒂”、“小爱因斯坦”的父母们也不过三四十岁的年纪,便早早地对自己的命运缴械投降,把成功的赌注押在儿女身上。深深的自卑感转为对孩子殷殷的希望,在单位里最低眉顺眼的人往往在家中对孩子“瞪眼”最甚。
这些“瞪眼父亲”或“瞪眼母亲”们首先是否定了自己在社会上的应有价值,包括否定了自己在社会上的职业角色,只剩下做“爸爸”或做“妈妈”。因而,这爸爸和妈妈便集中其余已消失角色的数重压力,自然就做得格外沉重:工作好赖无心顾及了,业余爱好束之高阁了,爬山玩水早成昨日黄花,连对配偶说句亲热话亦觉多余。您说,他们除了是“爸爸”、“妈妈”而外,还有什么呢?
另外,在他们瞪起的眼睛中,也完全不把孩子当人——孩子决不可以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选择,甚至自己的情感,他们命中注定是父母梦想的寄托物。孩子一生下来,便纳入“瞪眼父母”安排妥当的人生轨道之中,你反抗,他便瞪眼。北京一个女孩子,因为哥哥偷看了她的日记,她忿然的指责哥哥不该侵犯她的权利。但她那瞪眼爸爸在一旁听见了,便冷冷地说:“你有什么权利!”这女孩不平地倾诉道:“我是人呀,我为什么没有自己的人格、权利?”
儿童节年复一年地过,却少有瞪眼父母的幡然悔悟。他们也有满腹委屈,他们也是被“瞪”大的一代。那么,只有社会上每个人都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格、权利,“瞪眼父母”们才会真正绝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