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谁之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6-04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谁之病?
姜永生
时下青年结婚费用大半依靠父母“资助”,这是事实,也的确成为一大社会公害,但据此就说当代青年患“软骨病”,把责任全都推到青年头上,我认为有失公允。
当代青年并不都是心安理得接受父母“资助”的,更多的则是不得已而为之。以笔者为例,1985年大学毕业,转正后月工资70元,每月除掉吃饭,所剩无几,工作近四年,竟未存下分文。而我的同龄人,平均工资水平也大致如此(个别“倒爷”除外),很少听说有人攒下钱的。我们总得成家,但按现在的物价,不敢高攀什么,仅生活必需品,没有2000元能下来吗?对收入少的人来说,只好羞愧地接过父母的血汗钱。
再说,青年的收入和付出成比例吗?虽然青年人在总体上和中老年人有差距,但青年实际上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已经担负着重要工作,他们却几乎无一例外地比中老年人收入低。一切都论资排辈,何时才是青年人的出头之日?
至于说现在有竞争的环境,有青年人施展才华的舞台,我要反问一句,这竞争是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之上吗?没有门路,没有后台,没有特权的竞争和有门路,有后台,有特权的竞争能相提并论、同日而语吗?基本上的硬性分配加上难以流动的社会环境,又怎么能为当代青年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诚然,中国当代青年确实缺少自立意识,但自立意识的确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客观社会条件,脱离社会实际而一味指责青年,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若依此下药,则无异于缘木求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