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五亿人唱过他的歌——记作曲家潘振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6-05
第4版(文化生活·体育)
专栏:

  五亿人唱过他的歌
——记作曲家潘振声
新华社记者 褚庆喜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著名音乐作曲家潘振声在这支名为儿童《嘀哩嘀哩》的儿童歌曲里,通过活泼欢快的歌声,将美丽的春天播进每个孩子的心田。
1955年,27岁的潘振声创作了脍炙人口的儿歌《小鸭子》。当年给孩子教唱这首歌的爸爸妈妈们,如今变成了爷爷奶奶;当年学唱《小鸭子》的孩子们也都成了爸爸妈妈。在四代循环的社会里,有三代人唱过他写的儿歌——这是一支5亿人的庞大队伍。
潘振声的歌伴随着新中国儿童们长大。50年代流行他的儿歌《小鸭子》,60年代流行他的儿歌《一分钱》,70年代流行他的儿歌《好妈妈》,80年代流行他的儿歌《嘀哩嘀哩》。时代在不断的变化,而他却始终搏弄着儿歌创作的潮流。
潘振声的儿歌旋律优美,形象鲜明准确,用不容置疑的吸引力,在孩子们心灵中产生共鸣。“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一听就是孩子们的事情。1965年3月,这首儿歌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节目第一次播出后,一周内便收到孩子们的来信上百封。在《一分钱》的歌声中,拾金不昧的“小雷锋”成了千万个孩子的心灵偶象。
在儿歌歌词创作中,潘振声善于“大题小作”。他根据孩子们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把爱祖国爱劳动的大道理化进爱动物、爱花草的小事中。《小鸭子》便是通过孩子和小家禽的感情,培养儿童们爱劳动、爱家乡,进而爱祖国的美好情操。在谱曲时,潘振声则“小题大作”。他根据孩子语言所特有的音调加以趣味性的夸张。在《嘀哩嘀哩》这首儿歌里,用高、低音序变换的手法,反来复去地强调小黄莺的叫声,使孩子们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中产生对春天的美好联想。
潘振声熟悉孩子、热爱孩子,57岁的人了,一颗童心依然不泯。和孩子们在一起时,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带着一股“孩子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