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救救中国的儿童剧──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经济怪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6-08
第4版(综合)
专栏:

  救救中国的儿童剧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经济怪圈
本报记者 田晓明
专为孩子们演戏的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这几年好戏叠出,同时在捉襟见肘的资金窘境中越陷越深。剧院认为,儿童剧的创作与演出已陷入了痛苦的怪圈。
一是孩子们需要儿童剧,而剧团却演不起。北海幼儿园400多人的小礼堂爆满,儿艺演出的歌舞剧《快乐的汉斯》谢幕许久,场内孩子和家长的掌声仍然经久不息。下雨了,北京东华门幼儿园的孩子们打着伞,也要看完儿艺演的《宝船》。……孩子们爱看儿童剧,但是各大剧院却不敢上演儿童剧,因为场租600元,票房收入最多不过300元,哪一场演出不亏几百元呢!多少年了,儿童剧的票价从没超过6毛钱,而北京的冰糖葫芦一串却涨到1块钱。是孩子们没有钱看儿童剧吗?似乎不是,家长对孩子的智力投资从来慷慨大方,好几十元买件变形金刚,连眼睛也不眨一下。也许人们心目中:儿童剧的票价比话剧、歌剧便宜是天经地义的,孰不知儿童剧要创造一个美丽生动的童话境界是何其艰难!
二是儿童剧创作与演出投入高,收入低。剧院里最为经费短缺焦心的是舞美队。服装组组长张文香一接新戏采买任务,就挖空心思地抠钱,为买便宜几块钱的料子,她能跑遍北京市的各大商场。新戏《太阳之祭》舞美队预算6700元,剧院审批时一狠心砍去了400。张文香痛心疾首:“演出效果已不是我考虑的首要条件,没办法,哪有钱啊?《太阳之祭》中有个角色是市长,出场时应穿风衣,为便宜7元钱,我给买了次品。”
三是儿童剧社会效益高,而劳动报酬极低。来自影视圈的经济冲击,使得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重要的激励因素──劳动报酬暗然失色。儿童剧演员由成年人扮演儿童,演技难度大,集歌、舞、人物形象塑造于一身,劳动强度高,而劳动报酬却少得可怜。儿艺这几年许多演员偶涉影视圈便引人注目。王铁成、赵有亮、薛白、许亚军等早已为影视界所关注。拍一部影视片能轻而易举地拿上千八百,而在剧院每演一场戏,演出报酬不过4元钱。
纵观中国各大艺术剧院的财源无非三个:国家差额拨款;剧院演出收入;对外有偿服务。然而,中国儿童剧院在这三条路上行走依然举步维艰。
救救孩子!救救中国的儿童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