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阅读
  • 0回复

苏联的“新思维”与西德苏联关系——评戈尔巴乔夫访问西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6-17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述评

  苏联的“新思维”与西德苏联关系
——评戈尔巴乔夫访问西德
本报记者 江建国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最近对西德的访问,是东西欧关系的一件大事。这不仅仅因为它是戈尔巴乔夫入主克里姆林宫4年来的第一次访问西德,也不仅仅因为它是苏联最高领导人8年来首次来到波恩。这次访问成行于苏联国内大力推行改革、变革之风吹遍东欧、欧洲裁军已经取得实际成果之际,特别引起国际舆论界的注目。2000名记者云集波恩,东西方注视着戈尔巴乔夫的一言一行,西德掀起一股“苏联热”。这一切表明,戈尔巴乔夫这次访问对于欧洲和平、对东西欧接近将带来重要影响。
战后西德与苏联的关系始终紧紧地与美苏关系和东西方关系缠绕在一起,它本身就是战后几个时期东西方关系的一个缩影。50年代和60年代,东西方处于冷战状态,西德正式加入西方联盟,后来发生“柏林危机”,美苏在欧洲紧张对峙,德苏关系极其冷淡。尽管近几年来西德苏联关系有所缓解,甚至出现过高潮,但总的关系也近乎是时高时低,而西德和苏联政治上互不信任的局面没有根本改观,西德对苏联的战略意图疑惧很深。
持续了几十年的这种状态在戈尔巴乔夫上台、提出“新思维”以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戈尔巴乔夫与美国达成了销毁中程导弹的协议,并第一次迈出了欧洲裁军的步伐,在西欧最为关注的常规军备和其他方面提出了认真的裁军建议。戈尔巴乔夫重视对西欧的关系,一再表示要建造一座“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大厦”,强调欧洲的一体性,这就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消除了西欧的疑惧,改善了苏联的形象。
另一方面,戈尔巴乔夫在苏联推进改革,特别是在政治改革方面迈出了相当可观的步伐。西德和西欧感到苏联内外政策确实发生了重要变化,而不是像70年代那样玩弄和平与缓和词句。应该说,“新思维”为西德苏联关系的改善奠定了基础。
夹在美苏之间的西德,有着同西欧其他国家不同的处境与特殊利益,促使西德特别重视与苏联的关系。确保自身安全、发展两德关系,同东欧发展经济关系,一样也不能绕开苏联,都有赖于同苏联建立稳定的相互信任关系。西德不顾西方联盟中某些伙伴的疑虑,一再积极表示支持苏联的改革,强调抓住“历史性”的裁军机会,对戈尔巴乔夫寄予厚望,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这次访问的重点是为双边关系奠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因而突出国际政治因素。
双方通过的联合声明既是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体现,也是近年来苏联的欧洲政策的原则性构想。
西德舆论注意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苏联承认一国安全不能建立在牺牲他国安全的基础上,承诺尊重欧洲各国的安全利益。西德认为,这表明苏联放弃了把西德从北约分化出来的政策;
第二、表示要努力克服欧洲的分裂,强调欧洲的整体性。西德认为,这就为两个德国的最终统一提供了机会。声明同意在4国协定基础上把西柏林纳入双边关系范畴,满足了西德一项长期的民族要求;
第三、承认各国有自决权,有自由选择社会制度的权利。西德认为,这表明苏联将不再像勃列日涅夫时代一样严密控制东欧,为西欧同东欧的接近提供了保证。
正因如此,西德各派的政治力量一致欢迎这次访问的结果,许多报刊都使用“历史性文件”这类词语评价联合声明。科尔总理认为,西德苏联关系已实现“转折”,戈尔巴乔夫说,双边关系已经掀开新的一章。从直接效果看,戈尔巴乔夫通过这次访问为他的“新思维”赢得了人心,增加了将来他同美国谈判的筹码;戈尔巴乔夫强调与西德的关系对欧洲有“中心意义”,提高了西德的国际地位,增加了西德在东西方关系中的份量。
当然,东西欧之间诸多问题不可能一朝解决。在常规裁军、削减短导等问题上有待进一步谈判。人们也注意到,戈尔巴乔夫避免触及战后时代形成的一系列现实。
由此观之,“欧洲大厦”的建造不会那么一帆风顺。但是,重要的是东西欧要求超越联盟关系的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现在的问题是,言论怎样变成行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