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这里流行绿色——四川珙县林业基地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6-24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这里流行绿色
——四川珙县林业基地见闻
张光金 徐坚坚 方小鸿
到了,珙县。这里不只是人们的衣着打扮是绿色居多,县政府的门是绿色的,许多单位和民房的门也是绿色的。有位同事去邮局交信,见绿门就入,结果导致三次错误。
据说珙县人这种崇尚绿色的感情,是经过剧烈的阵痛后产生的。50年代初期,这个位于四川南缘的山区小县,曾是块林茂粮丰的好地方。后来“大炼钢铁”、“大办食堂”诱发了疯狂的乱砍滥伐,使这里的森林覆盖率由40%降到了8.2%。“在哪儿摔倒的,还在哪儿爬起来。”珙县人在县委和县政府的领导下,从1974年开始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15年过去,45万亩人工林拔地而起,森林覆盖率上升到30%,被评为全国绿化工作的先进单位。
我们在洛表乡观宝山林场登高远眺,只见层层叠叠,莽莽苍苍,整个林区像一片波浪起伏的绿色海洋。组成“波浪”的是一个接一个的小山包,个个从头绿到脚,共有1000多个。
在洛表乡,张志忠乡长给我们介绍了这样一件新鲜事:飞跃村六社,在观宝山北腰,海拔780米,39户人家。过去,观宝山上的树被砍光了,小河也干涸了,80亩水田全靠天。自从山上绿化后,河沟里又逐渐有了水,现在所有的田能满栽满插,还用旱地开田21亩,眼下又在筹划一座5000瓦的小水电站。
这是真的么?我们走访了52岁的老农姚国政。他说得更神奇:“过去我们一家6口人,吃水要到2华里外的地方去挑。前年我突然发现附近一块旱地里冒出了一股清泉水,便将其引到家中,解决了人畜饮水,4亩责任田也由望天田变成了自流灌溉田。”
县林业局长徐生恕告诉我们:珙县15年造林总投入,包括联合国的援助,大约2000万元。现45万亩人工林中有7万亩已郁闭成林。近两年对12年生的1000亩杉木林进行了实验性主伐,平均每亩产材5立方米,每立方米400元,共收入200万元。以此推算,7万亩可收入1.4亿元,大约是投资的7倍。还有38万亩呢?15年后总产值可达16亿元,全县5万农户每户将可收入3万多元。要说这绿色银行的利息,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在民胜乡,我们看到一座崭新的三层楼房,房后是一片翠绿的杉木林,朗朗书声从楼里传出,不用问,这是一所小学校。乡长李志贤对我们说:“建这座小学的钱多半是卖木材来的。”原来,这个乡从1974年以来共营造了杉木林14200亩,1987年进行了试验性主伐,修起了这座小学。
这种由人工林资源直接转化而来的社会效益在珙县暂时还不普遍,但它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山青水秀,生态平衡,乡村开始变了,全县也开始变了。1988年,珙县已有93%的贫困农户跨过了温饱线;贫困山区县的“紧箍咒”,正在绿色掩映下逐步解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