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解放阁的忧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6-30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

解放阁的忧思
邢景文
在济南解放40周年来临的日子,我追忆和思念的心情自然平添几分,便匆匆赶往解放阁。
气势宏伟的解放阁,乃济南解放的标志,亦是古城济南迄今还保留的唯一东南角。40年前,十余万国民党军队坚守的自称“固若金汤”的城垣,就是从这里首先被我军突破的。起初,这里只是一个十多米高的方形台墩,1985年,也就是济南解放37周年之际,在台顶续建三层高阁。开国元勋陈毅元帅亲笔题写的阁名,以金色大字高悬于阁楼上。遒劲萧洒的字迹,为阁楼添辉,令观者敬仰。加之著名的黑虎泉、环城公园等名胜云集于此,故游人终日不绝。
我是专程来凭吊故人寄托哀思的。登上阁台,款步走进济南战役实物陈列馆。高大宽敞的大厅,珍藏和展出那些十分珍贵的文电、照片、雕塑、绘画和众多的实物资料。
不知为什么,这些年每当我走进这样的陈列馆,心情总有些沉重。一望见那些散发着火药味的物品,思绪便立即飞回阔别多年的烽火岁月。民族的危难,征战的艰辛,厮杀的惨状,生灵的涂炭,一幕幕展现在眼前,令我这个老兵生发出诸多的感慨。眼下,当我瞥见陈列橱中那张城头鏖战的照片,耳畔旋即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枪炮声,那骤雨般的弹矢仿佛正在袭来。呵,雄浑的城墙,如同一道绝壁横在面前,上中下三层火器交织成一片密集火网,我们的战士硬是迎着枪林弹雨,前仆后继,连续组织了四次冲锋,才打开了缺口。记得第一名登上城头的勇士叫李永江,他为人民立下了殊功,如果他还活着,也许成为一个战功赫赫的将军,可有谁知道,他为了援助朝鲜人民,竟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上。他留给人们的是什么呢?仅仅是一张照片,一个永恒的微笑和别在上衣口袋里的一支钢笔。
在先烈开创的基业上,我们已经跨过了40年的风雨历程,尽管步履艰难,但我们的步伐终究迈动了。当年那千疮百孔的城垣断壁,如今已被车水马龙的宽广大道所替代;昔日那简陋破败的茅屋,已被座座高楼大厦更颜;还有那污秽不堪的护城河,也已被花红柳绿的环城公园所易容。闲暇之时,人们或在这儿戏水荡舟,或在这儿弈棋品茶。垂柳柔韧的丝条轻拂水面,荡起层层涟漪,那是长眠城下的两千九百多名烈士的笑纹;清可鉴人的泉水汩汩有声,那是无数先烈对美好今天的祝福。
参观的人渐渐散去了,厅内出现片刻宁静。这时我发现除了我,还有一位头发斑白、身着褪色黄呢军装的老人。他戴副花镜,手扶拐杖,默默地细看着每一件展品,神情是那么专注而凝重,看得出,他大概是那场战争的参与者和幸存者。我正想上前同他搭话,却被突然出现的一对青年男女搅散了。男的刚跨步进门,女的便娇声怪气的喊道:“不看,不看,看这玩艺儿有啥用?”连拉带扯的把男的拖走了。
顿时我的心一阵痛楚。
再看那老人,实在承受不了这种刺激,脸色铁青,猛地摘下眼镜,望着门口,无可奈何地长叹一声。
面对这样的青年人,我陷入了沉思。
坦诚地说,我以为这种现象并没有多大代表性,同时也不是不可理解的,因为战争岁月毕竟离我们远去了,年轻一代对我们民族的过去缺少了解和体验,作出一些无知、幼稚乃至轻浮的举动,是不足为怪的。当然,如果良莠不分,好恶不辨,对一切都冷漠、麻木,那恐怕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借用一位外国作者的话说,对中华民族和十亿多人口的国家来说,更深的忧虑非物价上涨,而是世风的衰败。物价纳入正规并不需要太久的岁月,而世风衰败再欲恢复健康,也许一代的时间都不够。而我们的社会又将采取何等有效措施,唤起这些青年的良知,推动世风日趋好转呢?
我缓步走出大厅,心绪依旧平静不下来。平心而论,我无意去批评什么,更提不出什么锦囊妙计,只是想坦露一下自己的心境。但愿我的忧虑不是多余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