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我们要永远在生产战线上打胜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5-05
第2版()
专栏:

我们要永远在生产战线上打胜仗
工业劳动模范 “马恒昌小组”组长 董振远
全国工人兄弟鼓舞着我们,爱护着我们。我们决不能辜负全国工人兄弟的期望,我们要永远保持“马恒昌小组”的光荣。
去年我们小组响应高岗主席的号召,在五个月内增产节约了三百六十六吨粮食;今年我们保证要增产节约八百吨粮食。我们能够实现这个保证吗?我认为:我们一定能够!因为经过“三反”斗争,我们的劲头更足了。我们认识到:要想多增产节约,就必须熟练地掌握技术,开动脑筋,多找窍门。因此,我们全组同志曾掀起了“找窍门”的运动。比如工友刘瑞民每次接到一个任务,都要仔细捉摸怎样提高效率,他觉得:“干样样事情,都不能落在人后面。”他把每一件活的工时,都减少了一半,但他还感到“不够劲”。现在他正在钻研多刀多刃的技术,决心要把工时减少。前年他是个徒工,今年他已成了全厂技术高明的技术工人了。老工友王占学大胆地运用多刀多刃,做一○二八分盘机主轴时,效率提高了三倍多。大家向他学习技术,他却虚心地说:“我的技术还不够好,我还要加紧学习。”工友赵殿魁在“三反”运动中树立了爱护祖国财产的美德,他看见利用钢料,总要浪费一些,他就想:“咱们工人阶级应该想办法节省原料。”他便研究怎样少浪费钢料的办法。有一次,他采用了一种“套料法”,把钢料节省了一百五十斤。夏久香和郭洪恩做导丝杠,因为做久了,“熟能生巧”,他们就向行政干部自动要求:“每个导丝杠的定额工时是三十小时,太宽了,只要二十二小时就可以啦。”行政干部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他们又共同商量,改变了吃刀的工序,结果用了十二个半小时完成了一个导丝杠。我们知道:只要多动脑筋,就能不断突破生产标准,就能多生产成品。
祖国在飞跃地前进,我感到我们的责任很大。我们多生产,就是加快祖国工业化的进程。马恒昌小组同志们都有一句口号:“我们要永远地在生产战线上打胜仗。”最近我们全厂掀起了“和平鸽”生产竞赛,我们小组没有出一件废品,有二十二个人超过完成任务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百,得到了二十二个“和平鸽”。我们知道,提高了生产,就是增加了和平的力量。
我参加了北京“五一”劳动节的观礼,看见了毛主席,看见了我们劳动人民的力量更加强大了。我决心回到工厂时更加紧生产,迎接即将到来的经济建设的新高潮。(附图片)
董振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