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8阅读
  • 0回复

紧缩之际贵在开源——冯大麟谈储蓄增长之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7-05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经济界人士访谈录

紧缩之际贵在开源
——冯大麟谈储蓄增长之道
本报记者 董焕亮
“解决社会建设所需要的资金问题,是靠增发票子,还是靠多吸收社会储蓄。显然,后者是正确的抉择。”年近古稀、鬓发皆白的冯大麟教授快人快语,条分缕析地说明了储蓄增长之道。
曾任陕西财经学院院长的冯教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已近四十载。他说,国际经验表明,发展中国家由于金融市场尚不发达,因而储蓄是吸收社会资金的主要渠道,是银行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我国目前城乡个人储蓄额达4100多亿元,占银行信贷总额的40%;加上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各类存款占信贷总额的70%左右。正因为储蓄所占份量如此之重,近年来中央银行、各专业银行都把吸收储蓄作为头等重要的工作,“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当前,贯彻实施治理、整顿的方针,看来金融工作更应重视开源节流,‘节流’就是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而‘开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增加储蓄。”记者这样向老教授请教,他肯定地答道:“对”!
冯大麟指出,现今要让储蓄更上一层楼,有必要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
首先,要改革低利率政策,实行浮动利率。发展中国家为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一般实行低利率贷款的政策,但执行的结果往往有两方面的副作用:一是存款的利率必然也低,对国民储蓄的吸引力不大;二是温室中培养起来的民族工业缺乏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经不起风雨。我国情况也是如此,贷款的低利率等于国家向企业提供一笔金融补贴,其总额可能比任何一项财政补贴都多。在这种情况下,设若企业争得廉价货币——贷款,买了原材料,放进仓库不生产,也能干赚不赔。而在物价增幅较大时,存款的明显低利率又成为诱发抢购风的深刻原因。自70年代起,为了对付通货膨胀,浮动利率对储蓄的杠杆撬动作用已得到各国政府普遍重视。
其次,要扩大保值储蓄的应用范围。去年政府及时采取了3年储蓄保值的措施,对调动城乡个人储蓄的积极性起到相当大的作用。由于这个原因,也由于物价渐趋较平稳,今年1季度全国净回笼货币35亿元。最近,很多银行的工作人员呼吁把保值的应用范围扩大到一年、两年储蓄上。短期保值是国际通用的吸纳储蓄的好办法。更何况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勤俭,只要货币不发生意想不到的贬值,人们是不愿把辛苦挣来的钱随随便便花掉的。前不久,昆明市银行发行短期浮动利率金融债券,购者如堵,就是证明。
再者,可逐步采用多种吸收长期储蓄的措施。比如,实行劳动者退休保障基金制。今后,对青、壮年职工即应逐年提留一定比例的劳动保险基金,由保险公司和金融机构积累起来,转用于向企业发放信贷,并作为劳动者退休后养老的保障。显然,发展这种长期储蓄,既利国,又利民。又如,建立未成年人高等教育储蓄基金。每个孩子上大学前逐年储一笔钱,供上大学时使用,也属于长期储蓄(对因种种原因不能接受高等教育者,可连本带利返还)。
冯大麟教授侃侃道来,饶有兴味。记者请他再谈谈为增加储蓄,对银行内部深化改革的看法。他认为银行改革最根本的是要进一步企业化经营,合理引进竞争机制,以期改进服务态度,改善服务质量。现在的问题是体制上依然将各级银行视同行政事业单位,业务量扩展了,工资总额不能增加,不能真正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积极性自然难以极大地调动起来。冯大麟谈到金融界近年来出现的活跃局面——工商银行“下乡”,农业银行“进城”,建设银行“拆墙”,中国银行“上岸”,交通银行“四通八达。”现在的问题是必须有一个完善的竞争规则,不可再搞什么“利率大战”,通过金融改革,全面发挥多种“聚宝盆”的吸纳储蓄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