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4阅读
  • 0回复

如何解决新闻纸荒?——记南平造纸厂厂长吴修和的谈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7-05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如何解决新闻纸荒?
——记南平造纸厂厂长吴修和的谈话
张连兴 林金荣
新闻纸,曾经困扰着1988年的我国新闻出版界。如何解决“新闻纸荒”?前不久,笔者访问了南平造纸厂厂长吴修和。
福建南平造纸厂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厂家。1958年建成投产时,有3.4万吨生产能力。几经扩建和改造,产量在30年中翻了三番。去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吴修和说,一个国家的人均用纸量,是衡量国民文化素质的一项标志。我国现在年人均用纸量8公斤,在世界上不算高。我国新闻纸年需求量约为75万吨,而去年实际只生产38万吨,供需缺口太大,形成了“新闻纸荒”。
吴修和是1983年就任厂长的。当时,社会上并无纸荒,且有库存积压,有的厂家改产成本低利润高的纸袋纸。吴修和则眼光放远,另有抉择,借暂时供过于求之机,从1985年开始,对旧机器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提高产品质量。他预见到,随着国民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用纸量会大大增加。结果只花了1700多万元,成功地改造了两台旧纸机,成为全国现有9台同型纸机中车速最快、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的机器,年产量可增加2万吨。而且,可以生产适合进口轮转胶印机用的“星光牌”新闻纸,每小时印数可达12万张以上,填补了我国胶印新闻纸生产的一项空白。去年,南平厂的“星光牌”新闻纸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奖。
原料不足,给造纸厂家带来很大困难。去年,全国不少造纸厂家因原料供应不足而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这是加剧“纸荒”的主要原因。南平厂自谋生路,从1982年起,改变新闻纸生产必须用成型大口径原木的做法,采用等外材、枝丫材切片为造纸原料,既解决了原材料不足的矛盾,又降低了生产成本。过去被农民烧掉的大批枝丫材料有了重要的用途,农民也很高兴,南平厂的做法被许多造纸厂采用。自1962年起,南平厂开始创办林业基地,从根本上解决原材料问题。近年来,南平厂与当地政府合作,发展了20多万亩造纸林。去年经国家计委批准,再次扩大规模,着手建设120万亩的造纸专用林基地。
为了改变新闻纸供应紧张的状况,吴修和他们正准备与香港文汇报合资,在福州马尾兴建一个“两头在外”的纸厂,以进口废纸为原材料,可年产浆纸15万吨,如果顺利,18个月后即可投入生产。这样,不久的将来,南平厂的总生产能力可达30万吨。
吴修和还告诉笔者,今年南平厂改变了供货办法。他们主动了解各主要报纸及用户单位纸张的缺额,订立供求合同,不必再求第三者,减少了中间环节,避免了“倒爷”从中做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