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饮食与审美——技术美学随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7-06
第8版(副刊)
专栏:美学杂俎

饮食与审美
——技术美学随感
徐恒醇
人的饮食,首先是一种生理的需要,它是人体与自然界的物质交换过程,以便达到机体代谢的目的。把饮食与审美扯在一起,似乎有些不伦不类。但是,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美和审美趣味这些词汇确实都与吃和味觉相关。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考察了篆文“美”字的来源,认为“从羊从大”,本义为甘。而在西方,“审美趣味”就是“味道”的一词多义。这或许反映了审美发生的演化过程。文明的发展,使审美逐渐摆脱了物欲的困扰,升华为一种精神过程,使它超越了直接的生理和功利的欲求,在人们的感性直观和活动中,成为对人类自由的观照和确证。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是十分讲究吃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成为中国历代统治者的一个信条。即使在现代,中国的烹饪技术应该说在世界上还是领先的。据悉,在美国和加拿大从事餐馆和酒店行业的人数就占了从业华人的1/10。国内饮食业近年来也大有发展。仅就北京而言,一些近年新建的比较雅静、方便的快餐馆总是门庭若市,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有些人在究其根由时,认为这不仅在于吃什么,还在于怎样吃。于是提到了“吃快”、“吃派”、“吃文化”的多种动机。这三点可以说都是与审美直接相关联的。
正如马克思所说,饮食也是人类的一种机能,然而若把这种机能同其他人类活动割裂开来,并把它当作唯一终极的目的,那么它就与动物的摄食没有什么区别了。对于一个饥肠辘辘的人说来,并不存在食物的属人的形式。但把饮食与整个人类生活联系起来,它就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饮食作为一种行为文化,成为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社会的、宗教的、象征的文化作用,而且具有审美的形式和内涵。
建立在大生产基础上的现代社会生活,要求形成一种紧张而有序的生活节奏和韵律。这种节奏感作为一种动觉感受,会使人产生出特有的情感体验。人们的衣食住行,也要受到这种生活节奏的制约。它表现为生活方式对于物质文化的选择作用。国外盛行的“快餐”、“自助餐”等饮食方式正是适应于这种生活节奏的产物。它在人们日常生活的“乐曲”中,构成了一种和谐的“变奏”。然而我们的某些烹调方式的繁复,却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负担。这着实应该是我们饮食方式改革的一个要点。
饮食总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它不仅为人们进食提供了空间,而且成为社交活动场所的延续和补充。良好的环境气氛不单可以增进食欲,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卫生而雅致的环境,加上亲切而友善的气氛构成了一种审美的氛围。环境的创造应该成为饮食业和共同食堂所关注的问题。良好的环境气氛既有益于饮食健康,又可以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情绪得到调剂。我们应当努力创造这样一种良好的环境气氛。
饮食所以构成了一种行为文化,正是通过饮食方式的选择体现出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创造活动。人们所以鄙弃某些暴发户所标榜的“什么贵吃什么”,正因为这是拜金倾向和愚昧的表现。在这里同样需要科学的精神引导,它可以引导人们选择健康而合理的饮食方式,从而得到一种更加文明的物质享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