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文安这样解决购粮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7-08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文安这样解决购粮难
邢宝良 王秉祺 潘晓华
近几年,许多地方都喊购粮难,河北文安县却连续两年超额完成购粮任务,而且干群关系也不像别的地方那样紧张。这是什么缘故呢?
并非都是价格问题
价值规律这只无形的手拨动了农民的心。国家不调粮价,购粮只能是越来越难!这是近几年极普遍的议论。
到了文安,与县委书记张国斌交谈时,他却说:“不是一手挠心,而是百爪抓心。购粮难是个综合症,原因很多,价格只是其中之一。”接着,张书记摆出了5条。我们到粮食局和下面调查一番后,觉得他说的是实情。
“收购价微调,市价猛涨,部分农民想不通!”粮食局的同志摆了征粮难的第一个原因:价值规律的冲击。
文安人以纯朴、老实著称。交粮纳税是这里的农民千百年来从未动摇过的信念。当商品经济的冲击波把市场上的粮价推到浪尖上后,一部分农民在效益的比较中对交公粮越来越不热心,1986年的公粮拖到1987年3月才勉强交上来。县粮食局的领导说:“这不能全怨农民,老实人也会算帐。拿去年的小麦来说,收购价是每公斤0.508元,市价是1.30—1.40元,全县共收购700万公斤,农民少收入六七百万元哩,等于全县30多万农民每人从腰包里边掏出两张大团结。”粮食收购价过低,确是购粮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请听另一种声音——
“种地纳粮天经地义,收购价再低,也得为国家想想;可是,1口人的地养活7口人,谁替俺想想!”这就是征粮难的第二个原因:土地承包责任制不完善的积弊。
近几年,受生死嫁娶因素的影响,农村中不少户人员增减变化很大,而承包地面积却多年不变,这就给购粮带来难处:减人不减地的户种不过来,荒了田没粮交;添人不添地的户嘴多粮少没交的份。我们走访过的地方,有的户曾是三口人的地1人种;有的户1人的地养活7口人。
“我们交得起粮食,搭不起时间!”这就是购粮难的第三个原因:收购的旧体制不适应新形势。
在土地承包到户之前,交售粮以生产队为单位,全县20个收粮点对383个村的1700多个生产队。土地承包到户后,全县86000多个农户都要到粮站交粮,收购网点还是那么多,农民交粮得从早排晚。一些农民只好一拖再拖。
一药一症 综合治理
县长李中说:解决征粮难的问题,不能企图用一把钥匙打开千把锁,在这个问题上也没有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我们的做法是一药一症,综合治理。
医治包地后遗症:县、乡(镇)、村三级通力合作,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大留镇针对减人不减地、添人不增地而引起的不满情绪,合理调剂土地,还留出部分机动地作为今后农户新添人口的备用地。这部分地在没分包到户之前,实行短期承包。
医治种粮亏补症:县、乡、村从粮价微调、生资价猛涨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补农措施,保证农民种粮不吃亏或少吃亏。有的村发给农户一定比例的化肥补贴,有的村承担农户浇地的水电费,有的村把水泥垄沟修到农户的田头。近两年,县、乡、村用于农业的补贴达2000万元。
医治收粮梗塞症:县粮食局面对收购工作的新形势,打破多年沿袭的旧框框,实行了拓宽收购渠道、延伸收购链条的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收购不畅的问题。近两年,每当收粮季节到来之前,他们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增设收购网点,增加决算窗口。他们还把收购的链条延伸到村、户,对离收购点较远或交通不便的村,各粮站带上车、磅、现金、收据进村入户收购。
收购前,县政府还召开协调会,明确分工,各负其责。供销社备好挂钩物资,工商局管好市场,农行备足资金。
医治爱国观念淡漠症:县委、县政府在解决购粮难的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农民的国家观念,明确了交售粮是农民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