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抓贼能手——记苏州市联防队队员杨靖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7-09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抓贼能手
——记苏州市联防队队员杨靖彪
李德合 顾新玉
一个凉风习习的中午。苏州市南门长途汽车站里,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正不动声色地监视着一个人。
年轻人叫杨靖彪,是苏州市联防队专门从事反扒工作的队员。刚才,长途汽车站里连续发生了十多起划包行窃案件。
此时,一名年逾花甲、戴着老花镜、双目微闭的老妪坐在候车室内。阴天凉爽,她怎么手执阳伞?
五号门检票进站了。老妪快速拥向人流,一眨眼又像发觉排错队似的退了回来。小杨深知,此举是老扒手惯用伎俩——“投石问路”,也叫“试探军情”,反扒新手往往容易在这个时候打草惊蛇,而他却按兵不动。
不一会儿,三号门检票放行。老妪又起身排队。小杨估计,她要下手了,便佯装旅客尾随其后。正当一旅客至检票口抬手举票的一瞬间,只见老妪一侧身,以右手中的阳伞作遮挡,左手迅速挨近那旅客口袋,尔后猛一回缩。小杨眼疾手快,紧紧卡住老妇左手。这时老妪右手滑向裤带,抽出锋利的尖刀猛刺过来,杨靖彪左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把擒住。看,前面旅客的口袋已被划破,钱包正捏在老妪手中……
今年三十八岁的杨靖彪,是位退伍军人。在部队他当过侦察兵,一九七八年从解放军退役后,被安排在苏州橡胶厂工作,一九八一年参加苏州市联防队,从事专门反扒工作。他酷爱本职业务,如饥似渴地钻研反扒技能,先后拜五十年代的反扒老将孙明智、陈东权、杨富荣为师,眼看、耳听、嘴问、潜心探索识别和擒获、制服扒手的方法。平常一有空,他就仔细回忆、分析扒手作案时的举止神态和活动规律,从扒窃人员的行动特点、暗语、活动场所和他们作案前后的眼神、手势、体姿、位置以及同伙的配合动作等方面注意归纳总结,积累经验,然后运用到反扒斗争实践之中。此外,他还经常走访公共汽车驾驶员、售票员、农贸市场管理员、商店营业员、查阅扒窃案件登记簿,了解扒窃犯罪的活动情况,确定反扒的重点场所、部位和主攻方向,努力提高抓获率。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的刻苦演练,小杨不仅从路人讲的“地道战”、“斩皮子”、“开天窗”、“摸地沟”、“盼龙头”等黑话里,发现混迹人群的扒手,而且能从扒手特别的眼神和一抬手,一投足、一低肩的动作中识别出罪犯。一九八六年底,他参加江苏省公安厅在南京举行的全省“反扒能手现场表演赛”,一周抓获扒手十八名,名列第一。一九八七年初,杨靖彪应邀到徐州参加江苏省“反扒能手大会战”,六天擒获扒手十七名,再次荣登榜首。
到目前为止,杨靖彪已只身抓获扒窃犯七百五十八名,其中有称王称霸、气焰嚣张的地头蛇,有来自东北的扒窃团伙“管子帮”,有怀抱婴儿的少妇,还有衣着入时、花枝招展的“阔小姐”。为此,小杨连续八年被苏州市评为治安积极分子,去年七月被苏州市公安局授予“反扒能手”荣誉称号。他带领的反扒小组也连续七年受到苏州市人民政府的表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