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个有序的探索过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7-09
第6版(理论研究)
专栏: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个有序的探索过程
郑剑楚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一样,是一个逐步积累的渐进过程”。本文试图通过对民主政治历史发展的回顾,通过对民主政治自身发展的探索,通过对现实民主政治建设环境的剖析,为深化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谈一点认识,并求教于大家。
在人类历史上,一定国家形态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列宁指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列宁选集》第3卷,257页)可见,所谓民主政治,即作为政治制度的民主,首先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一定国家形态的政治制度。它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经过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为不同的内容和形式,经历过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残缺不全到不断完善的漫长历程。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统治形式有君主制和共和制两种,但其基本形式是君主独裁。曾经出现过的共和制,如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前一世纪的罗马共和国,古希腊的斯巴达共和国,雅典民主共和国,以及欧洲中世纪产生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封建共和制的城邦国家,也未摆脱奴隶制、封建制的历史局限,其本质仍然是奴隶主和贵族的统治,民主也只能是少数人的特权。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使剥削阶级的民主政治发展到了顶峰。早期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们就明确提出过“自由、平等、博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口号,为建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思想基础。商品经济的发展,使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具备了决定性的客观条件。这以后的400年间,资产阶级开始了建设其民主政治的艰辛历程。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到整个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巩固,既经历过数次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又经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磨难,才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以议会制为核心,包括“三权分立”、“普选制”、“多党制”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政治体制。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日臻完善,虽然是一种巨大的历史进步,但对广大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来说,实质上仍然“是一种残缺不全的、贫乏的和虚伪的民主,是只供富人、只供少数人享有的民主”(《列宁选集》第3卷,248页)。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本质上区别于剥削阶级的民主政治。正因为如此,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道路并非坦途,也不可能在短期内达到理想的境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虽然为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开辟了道路,但在70多年实践中,步履艰难,出现过不少的失误。还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大都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过程,但建立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还相当遥远。我国虽然创立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但实现民主的形式和程序都还很不健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任务同样十分艰巨。
前不久,极少数人策动在首都和其它部分城市的动乱和北京的反革命暴乱,他们的目的绝不是要在中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而是打着民主的旗号破坏民主和法制,破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如果他们的阴谋得逞,什么改革开放,什么民主法制,什么现代化建设,都将成为泡影,中国将出现一次历史的大倒退。
回顾历史上各种形态的民主政治的产生、发展、更迭过程,给予我们很大的启示和教益:
第一,一定国家形态的民主政治是一种历史的选择,也受制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本国的国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论是民主思潮还是民主政治,都是伴随着商品交换的产生而产生的,也是伴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的。一定国家形态的民主政治不取决于当时人们的主观愿望,而主要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立足于现实的经济社会基础,而不能以“最纯粹”、“最广泛”、“最真实”等抽象的主观的愿望为标准、为目标。
第二,一定国家形态的民主政治,都有其具体的阶级内容,即它所反映的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虽已达到了剥削阶级民主政治的顶峰,但实质上所维护的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考察一定国家形态的民主政治状况,如果仅仅着眼于实施范围、实现程度、发展速度、层次分布等量的方面和表现形式,就会导致离开本质和内容空谈形式的片面性,陷入追求“抽象民主”或“一般民主”的泥坑,甚至走向邪路,这是十分不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
第三,一定国家形态的民主政治建设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普遍的历史规律。历史使我们看到,一定国家形态民主政治的产生和完善,都经过了少则几百年、多则上千年的漫长历程。建设与剥削阶级民主政治有本质区别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必然经历一个产生、发展、完善的长期过程,任务更为艰巨,更不能设想一蹴而就。
从其自身发展看,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有序和渐进的过程
作为国家形式的政治民主制度,都是具体的社会存在,经历了自身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有着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我们认为,这些规律和特点,突出地表现为有序性和探索性、渐进性和彻底性。
有序性和探索性。有序性,指一定国家形态的民主政治建设,受法定的、可遵循的程序和规则约束,在有领导有步骤的情况下进行。这是由民主的阶级本质决定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一面宣称“主权在民”,一面又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既力图把民主政治的发展牢固在私有制的根基上,又企图把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民主要求约束在资产阶级民主的范围之内。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既包括广泛的人民民主,也包括对敌人的专政,它的发展同样应该是有序的,而不是无政府主义的。
探索性,既是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特点。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在阶级本质上曾历经数次更迭,在外在形式上却不断得到补充、发展和完善,本身的发展就是一部探索史。统治阶级在不断探索中完善其统治形式,在客观上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着量的积累;而广大劳动群众对民主理想的不懈追求和斗争,也为最终建立多数人的新型民主制度准备了条件。民主自身的发展,从人民参与到人民自治的各个历史阶段,有序性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社会条件,探索性开辟着继续前进的道路。
渐进性和彻底性。作为国家形式的民主政治制度,从产生到完善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民主政治制度中,既包含有对以往成果的批判继承,更包含着自身的完善和升华,不经历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是难以完成的。
彻底性,则是无产阶级民主政治内在本质的一般表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是无产阶级创建比资产阶级更为先进的民主的主要依据。无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对于资产阶级民主是一种质的否定,是有史以来一种最高类型的民主,也是一种彻底的政治平等。但是,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创建的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成熟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与此相联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自身的发展中,还要同封建主义残余和旧的传统观念实行彻底的决裂,还要对资产阶级民主观念进行分析和批判,只有这样,才能为建设高度的民主政治创造必要的条件。可见,这种彻底性寓于渐进性之中,并通过渐进性来实现,贯穿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全过程。
通过上述对民主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的探讨,使我们初步形成了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三点认识:
(一)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需要经历一个积极探索前进的过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一次把多数人统治的民主理想变为现实,其阶级本质是进步的、革命的,也是优越于任何剥削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与此相适应,实现政治民主的形式和程序也应是相对完善的、健全的。但综观社会主义国家以往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事实并非如此。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历史发展,人民当家作主的理想并未能在完全意义上实现,其优越性也未能使人民真切地感受到,进程反而呈现出迟滞。究其原因,受客观条件制约固然是重要的方面,但固守僵化的模式,缺乏探索的精神,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我国,这种矛盾突出地表现在,强调国体的重要性、忽视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强调实体民主、忽视程序民主等方面,导致决策不够民主、选举制度可变性大、监督机制不健全、协商对话不规范、有关法律操作性差等等,影响了民主政治实施的范围和实现的程度。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通过自身改革,逐步完善民主实现的形式和程序,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趋协调,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
(二)作为自身基础上的自我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与法制建设结合起来进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的民主政治建设,不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也不再是人民自发地进行活动和斗争,而是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提高民主政治实现的范围和程度,无疑需要广泛倡导民主、张扬民主,但也需要安定的社会环境,否则,人民民主就无法实现。同时,民主与法制密不可分,民主,只有法律化、制度化,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如果背离有序性这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特点,其后果很可能是对社会主义民主的破坏。因此,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应立足于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把民主与法制结合起来,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
(三)作为发展史上的最高类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逐步推进。我国是一个封建制度历史很长的国家,商品经济不发达,法制不完备,教育长期落后,国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低下,封建传统积习很深,使推进民主政治的任务更为艰巨,难度也很大。这就需要我们作出坚韧不拔的努力,排除来自各方面的干扰,统一思想、统一政策、统一步骤、统一方法、统一行动,脚踏实地的把民主政治建设推向前进。
从现实条件来看,民主政治建设需要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
谈及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或发展,很有必要对现阶段物质和精神的社会条件以及民主政治的现状有个基本的认识。
我们知道,经济基础不仅决定着民主政治的本质,还制约着其实现程度。我国经过40年的建设,国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十年改革成绩斐然,这是有目共睹的实事。但从总体上看,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整个商品经济发展还处在初始阶段,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实。这一决定性的因素,影响民主主体力量的发展和民主素质的提高,制约着我国现阶段的民主政治建设。突出地表现在: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还没有真正形成,制约官僚主义的力量薄弱;人民的民主与自由权利的实际享有和充分行使,还缺少足够的物质保证;人民缺乏建立在经济利益基础上的独立的政治人格和主体意识;人们的等价交换、自由选择、自由竞争、机会均等等观念意识缺乏,传统政治文化向民主化的转变缓慢,等等。总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民主政治的发展,不仅要受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还受到精神文明状况的制约,包括思想、文化素质、社会公德等方面。我国曾是“礼义之邦”,十年改革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现阶段的状况来看,由于对这个问题抓得不够有力,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出现了“滑坡”。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就会缺乏民主的理想、民主的精神、民主的文化、民主的责任、民主的保障,在发展的道路上就容易出现挫折。
立足于我国的现实条件,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当前应抓好这样几项工作:
首先,要把发展生产力、繁荣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放在首位。商品经济作为近代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无疑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条件。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为了奠定民主政治的坚实基础,必须坚定地以发展生产力、繁荣社会主义经济为中心,那种片面追求高度民主和个性自由发展,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第二,突出教育的战略地位,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离不开国民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民族文化的现代化。教育落后、精神文明“滑坡”,是几年来的一大失误。鉴于此,更应适度调整建设布局,把教育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与此同时,要加强和改善整个国民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促进人们内在精神的觉醒和升华,促使人们的观念意识和行为方式进入现代化轨道,促使广大公民从封建的传统政治文化中挣脱出来,促使人们善于认清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坚定社会主义民主的理想,确立民主的精神,负起民主的责任,形成有利于民主的法制观念和社会道德观念。
第三,在坚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现阶段,要发展我国的商品经济,必须改革与之不相适应的旧经济体制,舍此别无选择;而经济体制改革又呼唤着政治体制改革与之协调配套,需要在党政分开、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企业领导体制、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等方面迈出实质性的步子。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来说,经济体制改革创造着条件,政治体制改革开辟着道路,二者缺一不可。目前,我国的改革遇到了众所周知的困难,但不能因此而失去信心。停顿改革而导致旧体制的复归,那将是更大的“痛苦”。不仅民主政治将成为无本之木而无从谈起,甚至还会断送社会主义事业。
第四,从完善民主的实现形式和程序着手,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民主政治是一种人的解放,它可以调动起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去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建国40年来,我国虽然在公有制基础上建立了以人民当家做主为核心的民主政治,但现实生活中原则与实践相背离的矛盾比较突出,公民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事件时有发生,压制民主、打击报复的行为屡见不鲜,特权思想、等级观念还有相当市场,民众参与、民意上达的渠道不畅,行政管理常常取代群众自治等等,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反映了我国民主形式不健全、民主程序太笼统的积弊。民主实现的形式和程序,涉及政治开放,公民参政,公民权利,选举制度,政府权限,政府机制,法律体系,权力制衡等诸多方面。我们完全有条件通过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来建立健全制度,提高民主的实现程度。在当前,特别要实现重大决策公开,办事制度和结果公开,广辟协商对话渠道,增强政治的透明度;实行党内外的差额选举,完善监督制衡机制;完善以宪法为基本内容的程序法,以便于执行和操作,等等。
综上所述,从我国现实的环境条件出发,我们要把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看作一个逐步积累的渐进过程,而不能不顾主客观条件勉强去做那些高目标、办不到的事。但也不能墨守成规,停滞不前,而必须努力创造条件,积极慎重地把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向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