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财政部负责人就发行保值公债问题答记者问 动员群众积极为国分忧 自愿认购不搞硬性摊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7-11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财政部负责人就发行保值公债问题答记者问
动员群众积极为国分忧 自愿认购不搞硬性摊派
本报北京7月11日讯 记者王锦鹄报道:财政部副部长项怀诚今日就发行1989年保值公债的有关问题,回答了本报记者的提问。
问:为什么要发行1989年保值公债?
答:国务院决定,今年由财政部发行120亿元保值公债,这是当前经济上治理整顿的一项措施。它有助于吸收一部分非生产性投资基金、居民消费资金和社会闲散资金,起到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推迟实现一部分消费的作用,从而使国家在不增加社会总需求的前提下,通过资金分流,合理引导投资和消费,既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货膨胀。
发行公债也是为了缓解国家财政困难。尽管保值公债并不用来安排预算支出,但它对财政资金的调度,保证当年支出的及时拨付,具有重要意义。而发行保值公债主要是弥补上年中央财政赤字的需要。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尚不能立即消除赤字,已发生的赤字又必须设法弥补。弥补财政赤字,一个办法是向银行透支,这会带来一些弊病,如引起增发货币,加剧通货膨胀。另一个办法就是发行公债,向社会筹集资金。这种方式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其优点是可在不增加社会总需求的前提下,调整社会资金流向和流量,使一部分消费资金变为生产建设资金。
问:为什么今年采取保值的办法发行公债?
答:采取保值办法发行公债是为了更好地兼顾群众的经济利益。去年以来,我国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使债券购买者的经济利益受到影响。在此情况下,发行保值公债,可以保持债券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减少债券持有者因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
问:这次发行120亿元保值债券,社会上的各种资金是否还有足够的承受力?也就是说,群众是否还有认购能力?今年保值公债发行任务能否完成?
答:据统计,到去年年底,我国城乡居民结存购买力高达5500亿元,各种预算外资金收入达2270亿元。上述保值公债占社会资金比例不大,应当说,资金潜力还是有的。另外,群众手中有钱,特别是那些高收入者,还是要把一部分收入用于再投资的,保值公债条件比较优惠,正是他们选择投资的对象。
国务院决定今年保值公债从7月1日开始发行,由于某些原因,准备工作做得晚,发行时间又推迟了些,给完成任务确实增加了压力。但我们也要看到有利条件。一是有一定的社会群众基础。广大群众具有为国分忧、支援社会主义建设的爱国主义精神,相信对这次发行保值公债的意义会充分理解。二是我国发行的各种国家公债,在债券市场上有信誉、有竞争力,特别是实行保值以后,会进一步提高公债的吸引力。三是我们已初步建立起一支管理债务的队伍,积累了一些经验,为完成发行任务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我对完成今年保值公债发行任务是有信心的。
问:今年保值公债任务如何分配?是否会搞摊派?
答:国务院《通知》对保值公债发行办法和有关政策等,已有明确规定。这里主要说明几点:
第一,1989年保值公债发行对象是城乡职工、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各种基金会组织、保险公司及有条件的某些公司。这次保值公债不同于过去对单位分配购买任务,主要对象是个人。不向工矿企业分任务,农村居民也不分配任务。当然,一些工矿企业、乡镇企业和农村居民愿意购买保值公债,也应当欢迎,并要为他们提供方便。
第二,公债发行任务分配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由各级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各有关部门在广泛开展宣传动员的基础上,由银行、财政、邮政部门具体办理推销工作。发行中一定要坚持广泛动员、促进自愿购买的原则,不能搞硬性摊派,防止引发群众的不满情绪。
第三,这次发行保值公债期限为3年,债券利率随人民银行规定的3年定期储蓄存款利率浮动,加保值贴补率,外加一个百分点。保值公债利息从群众实际购买日起计息,3年期满时一次付清,不计复利。为鼓励个人购买,对其利息收入免征个人收入调节税。债券可进入国家指定的场所转让。
希望各地政府要加强领导,认真做好组织推销工作,银行、财政、邮政部门要设立足够的推销网点,方便群众购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