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可忽视——兼驳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几个错误观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7-11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可忽视——
兼驳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几个错误观点
许征帆
不应有的非难
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的那些日子里,神州大地上确有不少令人困惑担忧的事情。就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而言,它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高等院校里,都遭受到不应有的非难。这门哺育学生、培训干部、提高群众的必修课程,在某些人看来,是讨嫌的额外负担,是“不学不行,学了不灵”的麻烦事。而这门课程的教师,又往往被视为是教条、僵化的化身,是“起副作用的马列迂秀才”。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共和国中,为何出现这种咄咄怪事?是因为课程本身不行吗?不是,虽然它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与提高。是因为教师无能吗?不是,虽然他们还需要进一步扩充知识并完善教学艺术。事情主要坏在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的干扰与诋毁,以及极个别的曾在党内占居高位的人对这种干扰、诋毁的纵容和支持。这两种人,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身份,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直接间接地贬低、否定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否定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生命力和对今日中国社会主义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这不正是从根本上破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吗?现在,在平息反革命暴乱之后,痛定思痛,我们有必要更深入地剖析那些曾流行一时的否定马克思主义从而也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种种言论;有必要在消除这类错误言论造成的混乱的同时,认真研究加强和改革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系列新课题。通过反思和交流看法,取得共识并进行共同的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到应有的高度。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极其荒谬
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极少数人,是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热心散布者。他们向青年、特别是向学生灌输这样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都是写于上一个世纪的,就算它是真理,也已适应不了当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世界发展的要求,解决不了今日中国面临的不少问题。这种说法颇有蛊惑力和欺骗性(从学潮中出笼的诸种口号、宣言、纲领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贬斥中,可以明显看到这一点)。为揭示其要害所在,有必要着重讲明以下两个层次的问题:
其一,作为人类文化精华的结晶,具有高度的科学性、革命性、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深深植根于实践,不断地从千百万群众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破坏旧世界和创建新世界的实践中汲取力量以充实、更新、发展、完善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它与孕育了自己又是自己所代表的时代有着一种很特殊的关系。众所周知,当自由资本主义接近其鼎盛阶段,各种社会矛盾暴露较为充分,各种阶级力量显示较为彻底的时候;当自由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日趋保守、庸俗、没落,未能指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将把人类引向何方的时候,时代提出了这样的需求,即创建比资本主义思想体系更进步、更科学、更彻底的、能最有成效地服务于人类解放事业的思想体系的需求。同时,时代也提供了满足这种需求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应运而生的马克思主义是满足时代这种需求的产儿,又是解决时代新课题的指南。它源于时代又高于时代。从总体上讲,它理论超前,指明了时代发展的方向,因而高于时代。从具体上讲,它在这样那样的具体阶段里和具体环境中,又不能不这样那样地受具体历史条件的局限。它只有、也必须在永不止息地汲取实践提供的新经验中,永不倦怠地汲取科学发展提供的新成果中,一步一步地克服这种历史局限,以永葆自己的科学青春,并维护和加强自己在时代洪流中的领先地位。是的,马克思主义是孕育于、形成于上一个世纪,这是事实。但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步伐并没有停留在上一个世纪,它随着世纪的转折、更替和时代的变动、发展而阔步行进,这同样是事实。从马克思主义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再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现今发展,不正是历史有力的明证吗?马克思主义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在今日的环球内继续发挥着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作用。岂止马克思主义者作如是观。西方的一些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批评的著名学者,也有类似的看法。连萨特也说:“马克思主义远远没有衰竭,还十分年轻,几乎还在童年,它好像刚刚开始发展,所以,它仍然是我们时代的哲学,它是不能扬弃的,因为产生它的环境还没有被扬弃。”萨特认为:“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思考一切”(萨特:《辩证理性批判》)。R·L·海尔布隆纳说:“我跟萨特一样地深信,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当代‘必要的’哲学,我这样说的意思是,马克思主义能够使人极大地开拓视野,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洞察到我们生活中的症结所在”。他认为:“要探索人类发展的前景,就势必要求教于马克思主义”。他断言:“在我们的时代和今后,世界的改变是肯定无疑的,而且大部分将是在马克思主义本身的鼓舞和指导下进行的。”(R·L·海尔布隆纳:《马克思主义:赞成和反对》)类似的人物和类似的说法为数不少。这里不可能一一引录。
如果拿这两位名人的名言与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的言论比较一下,就可以明显看出,他们的所谓马克思主义是“封闭的”、“狭隘的”、“排他的”、“僵死的”、“丑陋的”之类的喧嚣,所谓“老马理论从头到脚都包含着含糊不清、哗众取宠的词句,这恰合乎当权者的胃口。……是为少数特权阶层服务的,是麻醉品,是奴役我们的枷锁”,以及“把马克思理论赶出中国思想理论舞台”和所谓“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有悖于人类思想发展规律”的叫嚷,都是上不了台盘的货色。鲁迅说过:“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对他们所反对、所敌视的马克思主义一窍不通,拿不出像样的论战货色,当然只能乞灵于辱骂和恐吓,以进行不像样的“战斗”。
其二,所谓马克思主义适应不了当今世界发展的要求和解决不了当今中国面临的不少问题的论点,更是暴露了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的无知。试问,马克思、恩格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答应过为芸芸众生提供包医百病的现成药方和包治各种难题的现成答案?恰恰相反,他们郑重宣布,不主张“竖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他们的写字台里也没有那种“愚昧的凡俗世界只需张开嘴来接受绝对科学的烤松鸡”。他们一再指明: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新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恩格斯语重心长地说过:“不要生搬硬套马克思和我的话,而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像马克思那样去思考问题,只有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者这个词才有存在的理由。”事情再清楚不过了。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不是适应不了而是完全适应当今世界发展的要求,不是解决不了而是能够卓有成效地指导解决当今中国面临的一切问题,这全然是指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认识和改造的科学威力而言的,而决不是指什么现成的药方和现成的答案。谁把马克思、恩格斯由革命导师、科学巨匠变成算命先生,要求他们未卜先知,把马克思主义由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变成先知的启示录、为尘世排忧解难的谋略总库,然后又通过鞭打自己杜撰的并强加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学说的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以全盘否定马克思主义,这种用心和手段,是很不光彩的。
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惯用一招不成又来一招的手法。当他们看到全盘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目的难以得逞时,马上又推出另一种“高论”,说什么:“在百家研究范围里马克思主义至多只能是一家,没有居于一切之上的指导地位”;说什么:“马克思主义在一些极权国家的地位是靠枪杆子、靠政权而取得的、而维护的”;说什么要反对“唯马是举的中国式的思考模式”。这又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是的,马克思主义在上一世纪的四五十年代,确实是人类思想园地众多学派里的一个年轻的学派。但它在历史的筛选中,不断地夺魁上升。在上一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上升为全世界工人运动的主导思想,又在本世纪发生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及社会主义革命由一国胜利发展到多国胜利后,成为社会主义各国的指导思想,成为传遍全球、震撼世界的最有影响的理论体系。闭着眼睛不承认这一事实,絮絮叨叨地念着马克思主义“只是”、“仅仅是”一个学派的那本经,岂不是像把头埋进沙堆里的鸵鸟一样地可笑。应该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这一学派地位的变化、上升,其奥妙不在于所谓马克思主义者“靠枪杆子为自己的理论开路”、“靠国家机器维护自己的理论的至高无上的位置”,而在于它本身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严格的科学性与彻底的革命性高度统一的理论体系,是人类思想史上唯一的独具这种优点和特点的理论体系。它完全是靠自身所具有的真理的力量,去打开通向民心之门,打开通往胜利之路的。高校应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历史既然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在我们社会主义共和国作为指导思想的地位,那么顺应历史的要求也应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到应有的高度。这决非争学派地位高低的门户之见。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业来说,这是为造就青年的马克思主义者、为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为造就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打基础的需要。
我们知道,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到应有的高度,并不是简单作个决定、下个通知就马上可以做到的。这需要有全党、全民的重视、支持和关怀,需要有中央、国务院主管意识形态的领导机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的协同努力,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与广大教师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问题冷静地考虑过去、现在与未来,认真地总结经验教训。不言而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亟待加强,但要真正地、切实地加强它、提高它,非进行这个领域的师资培养、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进等等方面的大力改革不可。在改革中,对五六十年代积累起来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应予以重视,当然不是原封不动地搬回来,而是要结合80年代的新情况、新课题、新经验加以发扬光大。例如:以往那种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尊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把他们视为党在思想战线上重要方面军,既严格要求,又在政治上、业务上给予多方关怀的好传统,就应该恢复、充实、提高。以往那种教书育人的教学导向应予充分肯定,并结合今天的具体实际提到新的高度;至于那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变成单纯的原著概述、单纯的各种思潮的简介和一般知识的传授,则是不可取的倾向,应力求纠正。以往那种充分发挥教研室在组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的好经验,应更好地加以运用。教研室务求在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组织讲题的研讨,进行正确的教学导向。对那种“教师上讲台,怎样轰动就怎样来”的倾向,不能听之任之。以往那种把课堂讨论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来抓的做法,应更好地加以实施,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讨论中交流看法、提高认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