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发明家和县委书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7-11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发明家和县委书记
本报记者 王艾生
腼腆,羞涩,说话慢声细语,他,叫赵耀荣,山西省榆社县郝北乡赵家村青年,被人们誉为“青年发明家”。他的家乡在浊漳河岸,有大片大片的盐碱滩,不长庄稼,不长灌木,不长杂草,却长了很多蒲草。耀荣从小就爱琢磨事,他就想把长在盐碱滩上的蒲草和玉米杂交,这样,大片不长庄稼的盐碱滩不是可以利用了吗?他跑到县城图书馆啃读有关玉米杂交的书,作了厚厚的笔记;他到北京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拜师,不厌其详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他自费来到山西农科院高粱研究所,拜牛天堂为老师,苦苦掌握育种的知识。终于,在牛天堂、李宗贤等专家的帮助下,玉米和香蒲杂交成功,他写出论文《玉米与香蒲远缘杂交及其机理的研究》。他的发明成果震动了山村,也引起专家们的注意,捧回山西省重大科研成果二等奖。为了使这一成果早日推广,赵耀荣又奔赴海南岛,进行杂交品种的加代繁殖。
一个农村娃娃一举成名,风言风语接踵而至
赵耀荣,一个农村娃娃,成了新闻人物,成了发明家。近十年来,他有49项发明和研究成果问世,有8项获国家专利。他被选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学科学用科学标兵。但是,名声和荣誉也招来了种种麻烦、苦恼。有的人先是对他的发明横挑鼻子竖挑眼,说“瞎猫碰上死老鼠”,“他文化程度太低,发明是别人帮助搞的”;还有人说他是“以假充真”,“偷了别人的成果”,甚至造谣中伤他。赵耀荣被七嘴八舌所包围,真有点顶不住了。
榆社县委、县政府得知这些情况,县长雷鸣到赵家村看望他,并说:“小赵,不管别人怎么说,自己选准的路子,要坚定地走下去!政府支持你。”县政府还破格录用他为县科委干部。科委是另一种环境。专家、技术人员很多,赵耀荣如饥似渴学习知识。他利用一台旧电话机制成一台小发电机,在海南岛育种时利用它照明,在低矮潮湿的棚子里读完生物、遗传、育种等专著。新的烦恼又向他袭击。单位的负责人找他,让他承认他的“玉米与香蒲杂交”发明是同农业局的一位技术员合搞的,并说:“只要你出个证明,那个技术员就可以办理农转非户口。”赵耀荣说:“我不敢这样办,也不能这样办,这是弄假。”那位负责人说:“你看着办吧。”这以后,不时有风言风语吹来,有的很刺耳。
“人家赵耀荣不上班,特殊人物,有功啦。”
“谁能领导了人家,全国人物嘛。”
“还没见几天世面,气就粗了。”
小赵默默地听着这些风凉话,他的发明欲望也渐渐冷却,转而下乡扶贫、搞计划生育工作。在他十分苦恼的时候,榆社县委书记李兴三次约他去谈心。李兴对他说:“有本事的人,有能耐的人,总免不了遭到别人的责难和非议。不管别人说什么,你要坚定信心,走下去。县委给你撑腰!”李兴并通知县广播站,要播放赵耀荣的发明创造,播放推广赵耀荣发明取得的经济效益。
一天,四川轻工学院曾敬容教授来到榆社县,专程来洽谈购买赵耀荣发明的“旱地养泥鳅”技术专利。老教授经过察看,又听介绍,查阅有关资料,认定赵耀荣的这项发明合理、适用、经济,当场敲定:愿出20万元作为专利转让费,购买这项专利。但问题是,小赵是县科委干部,他的发明是业余搞的,必须由单位出面才能办理。赵耀荣对单位领导说:“我把我的发明无偿交给单位,我一个钱也不要,由单位同人家洽谈。”“我只想尽快把这项发明变成生产力,推广出去!”单位领导说:“这样怕不好吧,你有那么多发明,都这样搞,可能会招来更多的嫉妒,招来更多的麻烦。还是不要这样办。”结果,洽谈不成,老教授只好返回四川。
县委书记说,你有再多的发明也不要愁
县委书记李兴得知赵耀荣这些新的难题后,力主在县里成立一个“星火技术研究所”,吸收赵耀荣的发明创造,吸收其它人的发明创造,进行研究开发和推广。他对赵耀荣说:“你有再大再多的发明也不要愁,你的发明,要先在榆社这块土地上开花结果!”小赵双眼含着泪水,说:“李书记,你放心,我会干下去!”1988年赵耀荣又连续发明了“冷暖风太阳帽”、“多功能塑料大棚及温床太阳能”、“水助燃民用炉”等,都获国家专利,已同4家企业签订生产合同。
赵耀荣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他刚29岁,脸上有深深皱纹。他说:“说实话,现在干成一件事确实太难!县委李书记那样支持我,困难再多,也得干。我总想把我的智力献给养育我的土地,养育我的人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