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诗画览古今——读李俊琪《中国历代诗家图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7-11
第8版(副刊)
专栏:

诗画览古今
——读李俊琪《中国历代诗家图卷》
孙美兰
黑龙江画家李俊琪,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他以3年半时间、10年心血创制的巨幅人物画——《中国历代诗家图卷》。全画长170米,高2米,包括自先秦始,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直到近代的诗家510人。
图卷取中国传统绘画长卷形式,用简约的线描兼以写意泼墨塑造人物,略施丹彩,撷取富特征性的背景、道具、自然环境点染时代氛围,烘托主题。画家以他坚实的书法功底、造型奠定全画的构架基础,融入文学、史学、哲学和美学多侧面的思考,实现超越具体时空的纵览宏观式艺术构成。
画家少年时代即崇仰民族爱国诗人,尝试画像。多年来日积月累,深研历代重要诗家生平、精读其诗作,立志于中华民族精神、浩荡品格的弘扬,为杰出诗人、思想家、革新家造像,先后作素描草图凡千百数。在处理近代诗家心理活动时,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戏剧性冲突、内心和形式的张力,掀起了全画高潮。谭嗣同狱中题壁的刚正铁骨,秋瑾苍凉的侠义雄风,以生命为祭的悲壮激越旋律,得到酣畅的抒发表现。
画家的创作构想的实现,无疑是一步险棋:其一,无论从哲学、史学角度,还是文学、美学角度,远自老庄孔孟,近至王国维、苏曼殊,历来存在着争论的歧异点。其二,今日画坛,趋向着纯绘画性,一反思想内容负荷过重。其三,名诗家众口皆碑,读者各有其理想之心像,难以思议和捕捉,今转而以视觉语言求造型的完满实现,难度倍增。明鉴者言,诗人对造型艺术来说,有两“象”存在,一是其诗文唤起的对诗人向往中的形象,二是诗人本身的形象。两种形象时而统一,时而分离,给造型艺术家带来巨大难度。其四,以我国历代诗家气质而论,大体上分抑郁型和豪放型两类,作画人气质与之暗合者易胜,不合者易殆。李俊琪笔下的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之“像”似胜于岳飞、文天祥、曹丕、曹植之“像”,在于某些心理气质的语言通神吧。
李俊琪以其胆识,完成一部诗画巨卷,扣响了传统文化心理的门扉,其成败得失之处,尚有待观赏者评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