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中央乐团交响乐队为何走向谷底——调查手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7-11
第8版(副刊)
专栏:

中央乐团交响乐队为何走向谷底
——调查手记
王前海
中国交响乐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作曲的不如抄谱的。这当然是指经济收入而言。
据说,从去年12月底至今年3月初,中央乐团交响乐队自动停止了一切排练和演出。这是建队30余年以来从来没有过的事。乐队队长陈汝棠先生说,“我担任队长六年以来,已经是第五次感觉到乐队走向低谷,但这一次恐怕是走向谷底了。”
不合理的体制和经济的匮乏,两方面相互影响,使交响乐队陷入令人困惑的谷底而不能自拔。
文艺团体中的各种弊病,在中央乐团内几乎应有尽有。譬如机构臃肿,譬如大锅饭,谈起来叫人摇头不已。中央乐团下辖交响乐队、合唱队、室内音乐队、创作组等单位,这些不同性质的单位长期被捆绑在一起,没有灵活性。全团500人,而闲散人员却将近1/5。更有大量的“五号干部”,只领工资不干事,给乐团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更何况,乐团本身就缺乏人事权、财权和对外权,这个臃肿的机构难免行动不便。
国家每年给中央乐团的财政拨款,工资占去70%,余下的连办公费也不够维持。今年头两个月,中央乐团财政赤字已经相当大了。
为摆脱经济困境,他们奋斗过。1988年,交响乐队办起了录音公司。但这些艺术家实在不善经商,录音公司半年之后便流产了。他们也曾争取企业赞助,而且有一些公司答应赞助他们,只是他们不能接受附加条件,因为他们不愿意中央乐团改变名称。
中央乐团财会科科长抱怨说:“我们不演出,心里过意不去,可越演出越赔钱。”
乐团一位著名指挥家说,“我们一方面要自我完善,一方面要去实干。我还要去做报告,讲学,去做普及交响乐的工作,争取领导对交响乐的关心,让更多的人理解、热爱交响乐。”但是交响乐队没有普及交响乐的条件。他们没有地方排练,买不起所需要的乐器,没有钱去普及演出,送货上门。
在艺术与金钱面前,队员们只能选择后者。交响乐队既然不能给他们完成艺术使命的条件,走穴现象已成为交响乐队涣散的力量。
究竟怎样走出谷底?大家都在那里耗着,有所期待。虽然都很惶惑,但并不怎么害怕。有些人作好了最坏打算:“最多不过乐队解散而已。”
这种状况怎么办?值得深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