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5阅读
  • 0回复

“理直”焉能“气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7-13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

“理直”焉能“气虚”
王登平
我们常说“理直气壮”,但现实生活中却不尽然,常见理直的人气虚,又见理屈的人气壮。
比如,在某些单位有的人私心甚重,为个人位子、儿子、票子、房子方面的无理要求,纠缠不休,气壮如牛,领导明知他是无理取闹,也不敢理直气壮地予以批评,而是不痛不痒、软不沓沓地抚慰、迁就。又比如,少数损害公共利益的人无所顾忌,而那些看到这种行为的人或佯作不见,或装聋作哑,不敢理直气壮地出面制止。
这种理直气虚,理屈气壮的颠倒,造成了是非不清,良莠不分,正气委顿,邪气上升,严重地败坏了社会风气。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颠倒?一是有些人私心作怪,患得患失,担心理直气壮地坚持真理会得罪领导,有损“官爵”,得罪“弟兄”,丢失选票,因此,便似鹅卵石,圆溜溜,光滑滑。二是自己身上不干净,生怕因“气壮”而拔出萝卜带出泥。三是一些领导者对理直气壮地坚持真理的人支持不够,甚至使他们因“倔脾气”而遭打击,穿“小鞋”,这怎能不使众多的理直者气馁、气虚呢?
看来,要恢复理直者气壮,理屈者气虚的正常空气,一方面固然应提倡人人都堂堂正正地做人,理直气壮地办事,使自己的“身子骨”硬起来,更重要的是领导者和执纪、执法者要敢于旗帜鲜明地扶正祛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