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民主德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7-13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通讯

民主德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本报记者 许宏治
民主德国是世界上少数做到了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多年来,除个别年份经济增长率略低于4%外,一直保持了4%—4.5%的增长率。
民德党和政府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合民德国情的政策,并做到了政策的持续性与革新性的辩证统一,这是民德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主要原因。
重视科技和教育。二次大战以前的德国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拥有比较发达的工业和科技。民德建国后,党和政府认为,科技对经济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民德党考虑到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新形势,在1981年制定的“80年代经济战略”中,把利用先进科技成果放在非常突出的地位。这一战略后来在1986年召开的十一大上被发展为面向2000年的经济战略。
在民德,微电子、计算机、新材料、生物工程、核能和激光等高技术受到特别重视。科研投资重点用于这些项目,并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原则。
同时,民德党对培养人的事业——教育也一贯给予充分的注意。二次大战刚结束不久,德国统一社会党便在领导人民清除战争废墟的同时,着手对法西斯政权遗留下来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克服种种困难,建立统一的国立学校,实行8年制义务教育。到60年代,8年制义务教育已显得不能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了,因此于1965年2月由人民议院通过《统一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法》,以法律形式规定在全国实行10年制义务教育,每个青少年都有进10年制综合技术学校学习的权利和义务。在此基础上,民德又进一步普及了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也有很大发展。总共只有1664万人口的民主德国,现在高校在校生有13万人。全国人口中有大约12%受过高等教育。1988年,国家在教育方面投资达154亿马克。
重视经济管理。在经济管理体制方面,民主德国从本国的具体情况出发,经过多次探索和改革,于70年代建立了大型联合企业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下,把全国的工业企业按行业联合起来,组成若干联合企业,分为中央领导的和专区领导的两种。目前,联合企业实行主厂制,每一联合企业有一个主厂,下属各厂保留相对独立性,接受国家计划指令,各自进行经济核算,法律上完全独立,原来厂名不变。联合企业被认为是民德国民经济的支柱,它把科研、生产和销售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系统,并与科研单位和高等学校有密切联系。在这种体制下,可以更好地集中资金和人力,有效地进行关键工艺的研制,加速科研成果转移到生产中去的过程,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及时对国际市场需求作出反应,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一代产品。
近年来,民德领导多次强调“必须高度重视给予联合企业范畴内的企业以自主性”。1988年,民德在全国16家联合企业中进行扩大企业自筹自用投资基金的试点。在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去年年底前召开的七中全会决定,从1990年起,在生产性国民经济各部门逐步实行新的投资政策。
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民德建立了定期培训各级管理干部的制度。党中央设有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学院,专门培训管理国民经济的高级领导干部。中央规定,部长、副部长、联合企业总经理、各专区主管经济工作的书记等高级干部,每5年要到这所学院培训一次,为期5周。此外,这所学院还担负培养后备干部的任务,联合企业和企业中有大学学历、年龄40岁以下的领导干部每5年要到这里接受3个月培训。
健全的体制、称职的干部保证了良好的管理,并继而保证了良好的经济秩序。
重视改善人民生活。民德党和政府认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使人民生活不断有所改善,这样才能证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加社会主义的吸引力。特别是1971年召开的八大,明确提出了“经济政策与社会福利政策相统一”的总方针,作为民德长期坚持的国策。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劳动积极性不断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由于民德在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卓有成效,民德的社会主义是有吸引力的。民德人民群众对此普遍感到满意。虽然与西欧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邻,民德仍保持了社会的长期安定,建国几十年来没有发生过什么动乱。这也是民德经济能长期稳定发展的原因之一。
(附图片)
民主德国新勃兰登堡专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在新建的塑料大棚中培育菜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