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6阅读
  • 0回复

夜凤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7-13
第8版(副刊)
专栏:

夜凤凰
(苗族) 陈利
60年代初,一位在中国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先生,长途跋涉来到湘西凤凰古城。蓦地,他被一幅罕见的画卷震惊了,那辉映蓝天的南华叠翠,那清波粼粼的沱江流水,那苗歌唱晚的龙潭渔火,那挂满银饰的吊脚楼群,还有那弹痕累累的城墙古堡……于是,他不禁连声赞道:“实在太美了!这是中国最美的小城!”
20多年后。某夜。
一间新房布置得热气腾腾,新郎的亲朋好友忙得不亦乐乎。沿河吊脚楼的石巷里炸开了一串噼里叭啦的鞭炮声,四位黄花妹仔簇拥着梳新发着新衣穿新鞋戴新花的新娘朝这边走来。前面两位黄花妹仔各提一盏马灯,后面两位黄花妹仔则各执一捆竹槁把,燃上火,以示情灯情火不灭百年好合。这时,新郎就赶紧迎出房门,叫“手下人”甩出几串雷公炮仗,毕恭毕敬地请新娘进屋。按苗家人的习惯风俗,新郎必须背着新娘进门,以免日后吵架新娘乏词。于是,新娘痴痴地含羞于门外不肯出脚。新郎无奈,就搔了搔后脑勺,尴尬地背起新娘直往屋里冲……
更多的人,正在电视机前看电视,对于祖祖辈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山里人来说,无疑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吃过晚饭,大街小巷就少了行人,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一边剥瓜子板栗,一边欣赏着电视节目,这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此时,倘若电视屏幕上的画面稍稍变形或声音微微走调,全城的男女老少立即就会走出家门大声嚷嚷,也不管山顶差转台值班的是不是自己的亲人或朋友……
是夜,沱江兰泉剧团在老城隍庙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和中外贵宾们上演古装地方戏《辰河高腔》。在那表现世态炎凉、唱腔凄楚的咿呀声中,在那高亢激越、感人肺腑的唢呐和二胡的奏鸣下,观者如痴如醉泪泻涕飞,他们为古城的不幸而丧懊,他们为古城的愚昧而惋惜,他们为古城的变迁腾飞而振奋。中外贵宾们激动地打开照像机摄影机,拍下了这幅溢满泥土芳香的罕见镜头。
酷爱赴老城隍庙看戏者多为年愈花甲古稀的老妪或老翁。他们拄着拐棍,自己带上条小板凳,择一处“世外桃园”坐定,然后摸出一副老花眼镜架在干瘪的鼻梁上,就津津乐道地评点起剧中的角色来了。剧中人多为黄花仔或黄花女扮演,他们娴熟的技艺,真挚的情感,常常逼得这些老人一时眉宇紧锁,一时手舞足蹈,一时老泪纵横,一时又捧腹狂笑,一切忧愁与烦恼都随着这高亢的唱腔和沉重的鼓点飘到了九霄云外。难怪古城老人多高寿,山里妹仔多桃色。
夜深人静,人们安睡了,街上除了几盏昏黄的路灯刺破繁枝茂叶落在路面上的几点斑晕外,只有清凉的山风伴和着蒙蒙的细雨默默无声地洗涤着这座古老的山城,一切都是如此地悄然,一切都是这般的鲜为人知……忽然,在昏暗路灯的大街深处走出来几个戴斗篷的人影,他们拖着垃圾车扛着竹扫帚。这,就是小城的清洁工,俗人管他们叫“扫大街的”。
劳累了一天的小城,此时得到了片刻的休息,然而,这些“扫大街的”却未上床合眼去享受天伦之乐,他们要让邋遢的小城明晨再迎回一个干干净净的太阳,他们美好纯洁的心灵有小城作证。呀,他们中间竟飘出几位姑娘,几位漂亮的姑娘,几位高尚的姑娘,也是几位“嫁不出去”的姑娘。谁能想到,他们的父母亲有的竟是部长局长。就在这被人们遗忘了的一隅“闺房”里,她们默守着自己的贞洁,等待翌日黎明历史钟声的敲响……
凤凰,以她的人杰地灵和民族的自尊、自爱、自强、耿直,名震遐迩;夜凤,凰则又以她的神秘、粗野、清新、古怪、纯朴、雅趣而公诸于世,使人心胸开阔流连忘返。远看古城万家灯火,近观人情浓酣似酒。醉了山人,醉了乡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