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民族素质与服饰文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7-13
第8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民族素质与服饰文化
聂昌硕
最近收到了孔寿山先生著的一本谈穿着艺术与科学的书《服装美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产生了一点联想。
我去上海,看到市场上销售的许多毛衫,胸前绣了许多花和珠片,很繁琐,而这些装饰所占的面积是很不恰当的。要么前胸整个绣满,显得十分富丽;要么去掉3/4或4/5,留一点做为点缀,两者都将是美的。这是一个形式美中的问题,我深怪设计师的水平低下。可是,这个问题在上海毛衫市场上持续已久,于是,我忍不住询问了一位知情者:“你们为什么不提醒设计师,注意一下服装上的饰物节奏问题呢?”得到的答复是:“上海的服装很大的数量是销给外地人的,他们喜欢这样的款式,花绣少了会影响销量的。这类款式的需求量很大,厂家当然要成批地投产喽!”
服饰文化是谁创造的?许多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是服装设计师啊!”现在看来这个结论很值得怀疑了!
服装设计师只创造了新颖的款式与搭配方案,对服饰文化只做了引导工作,而没有完成。消费者依据自己的文化水准,有选择地接受,在自己的穿着打扮中,经过再创造,才以群体的形式完成的。中国服饰文化的水准不高,不能仅由设计师一方承担责任,更重要的方面还在消费者那里。
对于设计师的作品,首要的问题是能否被消费者看中,能否适应消费者的审美口味。消费者能够接受,设计师才能起到引导作用。如若消费者不买,设计师的工作就无社会意义了。消费群体的素质较低,那么劣质(指文化)产品就会有市场。只要好销,能够盈利,厂家就会永远生产下去。于是,欠美产品就会永远存在,中国服饰文化水平的提高将严重受阻。反之,若消费群体的素质较高,欠美产品没人要,那么厂家就不得不寻求优秀设计师的帮助,以维持企业的生存。从这个意义上说,消费者也影响引导着企业和设计师。
巴黎能够领导世界的时装潮流,有着众多的综合因素,巴黎人的整体文化素质颇高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前几年,凯旋门维修时支起了脚手架,建筑部门不能容忍脚手架破坏了巴黎的市容,用白布将它整齐地遮盖起来,请一位装饰画家在布上作了一幅巨大的画,于是在施工期间,行人暂时看不到凯旋门了,却欣赏到了一幅艺术作品。这样做,不但保持了广场的美观,同时又为巴黎增添了新的艺术气氛。这类事例在巴黎常可见到。巴黎人就是这样常年地沉浸在浓郁的艺术气氛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大大提高了审美情趣。面对这样的消费群体,劣质产品就不会有市场了。可以毫不含糊地说,是法国整体文化环境决定了巴黎时装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的。
因此,我以为要提高中国的服饰文化水平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设计师应好好地研究各类消费者的审美心理,准确地说是审美模式,在基本上满足他们的需求的前提下,逐步地提高其文化层次。最需注意的是提高的幅度问题,幅度过大,消费者就接受不了了。以毛衫为例,如果消费者喜欢重绣,那么可使绣花花型更整体,甚至向绣满前胸的方向发展。这类折中方案是很多的。应该说,服装设计师的基本功就在于此,既不能完全表现自己的个性,也不能完全迎合消费者的口味,而是兼顾双方的“两就就”方法。这种“两就就”设计法在当今中国应该大力提倡。另一方面,各种传播媒介应当普及服饰美的原理和知识,逐步使更多的消费者了解美学,掌握美学,以此来美化自己。
我以为,孔先生的《服装美学》既不同于纯理论的美学书,又不限于具体地谈如何穿着,力求深入浅出地探讨服装的美学问题,对于服装设计师和消费者,都不失之为可以读的好书。出这样一本书要比设计一件服装自然费力得多,但也有意义得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