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雪山下的文化明珠——访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7-14
第8版(副刊)
专栏:

雪山下的文化明珠
——访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
德格,有如一颗尚未广为人知的藏族文化的宝珠,孤悬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西端、川藏交界处的金沙江畔。我们从成都平原乘越野车访德格,沿川藏公路疾驰四、五天,途中翻越了海拔3400米的二郎山、4200米的折多山、6000米的雀儿山。这也许可以说明德格的文化价值同它的知名度为何如此不成比例。
德格印经院,是藏传佛教的圣地。同康巴地区各大寺院一样,印经院墙高体厚,外观尤如一座坚固的堡垒。顶部平台上,由雍正皇帝册封御赐的金轮和金孔雀在雪山蓝天下熠熠生辉,形成一种庄严、永恒、神秘的氛围。
德格印经院是由第12世德格土司却吉·登巴译仁于清雍正7年,即公元1729年修建的,经历代土司扩建房屋、增刻经书,逐渐成为藏族地区规模最大、书版最多的印经院之一。历代留下的经版,加上1979年建立文管所以后补刻的,共有26.8万块。其中《甘珠尔》、即大藏经,是喇嘛教寺院必备的典籍;《印度佛教源流》,更是稀世孤本。除掉佛教典籍,还有大量藏族早期医药学著作以及历史传记、天文历算、辞书文法、诗词音韵、工艺美术等书版,对于研究藏族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
县委周永康同志告诉我们,党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政策逐步落实后,藏族地区寺院纷纷恢复,需要大量经书,都来到这里印书。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也将这里的原版图书视若珍宝。印经院的印书业务比历史上哪个时期都活跃。
德格有54座寺院,保存着大量唐卡(卷轴藏画)和壁画。富于萨迦派特色的更庆寺有700多年历史,其哲布经堂内,四壁满是壁画,奇特生动的造型,绚丽协调的色彩,使每一寸墙壁都蕴藏着无限兴味。主持喇嘛已77岁高龄,他说,他自幼在此修行,这些壁画的创作年代,连他也说不清,更勤寺主持又请我们观赏了几幅珍藏的大型唐卡,其中《莲花生》和《金刚橛》两幅,长5.6米,宽3米,气魄恢宏,夺人心魄。饱满的构图、生动的气韵、华丽庄严的装饰图纹,使任何人站在画前都不能不为藏族人民的艺术创造力所折服。80年代初,甘孜州一批藏族青年画家到德格采风,就是在这些画前,领悟到自己创作道路何在,彻底转变画风,很快就以《格萨尔王》等一批新藏画轰动美术界,从此“甘孜藏画派”在艺坛上独树一帜。
德格又是藏族医药学的发祥地之一。德格县藏医院,有20多名藏医,每年收治来自川、藏、滇、青广大区域的患者4万人次。在国家支持下,医院近年办起一个颇具规模的藏药厂,仅常用成药就有180多种。医生们除看病,又都会自采自制药品,其中又以治疗乙型肝炎和各种胃病的疗效最为显著,名声已远播海外。
藏医院存有传统医书200多部,医生们又兼作古籍的整理、研究工作。有700年历史的配药学著作《晶珠本草》和600年历史的诊断、配方学著作《千万佘利》两书近年已出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