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总有新鲜道风流——舞蹈家李晓筠剪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7-14
第8版(副刊)
专栏:

总有新鲜道风流
——舞蹈家李晓筠剪影
凌耀忠
上苍赋于艺术家许多怪癖并转移给好奇的世人们以作谈资,这已不算新闻。上海舞剧院的一级编导李晓筠一项奇癖,就是她那种独到的语速。一俟你有幸与她对话,倘若这对话又多少显得投机,你马上会觉得自己被剥夺了可能发言的机会。
李晓筠也是一位崇尚宁静、偏于遐想的舞蹈家。在四十年代大连附近的一个小城镇渡过了童年少年生涯,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从小给予她丰富的想象,比如家乡的秧歌、高跷、庙戏、灯舞,其中民间舞蹈的那种蓬勃斑斓的原始生命力使得她一往情深。当她考入北京舞蹈学校后,命运之神便按照一整套规范的舞蹈语言去塑造她。她跳过《四小天鹅》、《鄂尔多斯》,极其迷恋《罗密欧》,使她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公众的眼里,总把编导家和他的作品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科学的联系法。李晓筠创作的舞蹈《高山流水》、《渔舟唱晚》,是注入观众视听的两剂新鲜的颜料,这两部作品在两届华东舞蹈比赛中都荣膺一等奖,由此也使得她逐步建构了在舞蹈表现领域里的一种新的设想。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她读诗吟赋,寄情山水,旅游四方,发古之幽情,寻当代舞蹈嬗变的审美轨迹。在南雁荡山,她惊羡于景色的绮丽而又极富层次感,联想到国画的表现手法,感叹舞蹈造型的贫乏,她看见雨中老翁,身披蓑衣,临江独钓,由此生发出《渔舟唱晚》的舞蹈意境。李晓筠厌弃舞蹈创作上单纯的、应时的艺术功利主义,主张舞蹈回归自然,贴近自然,表现自然。在她的艺术观方面,更移情于纤柔写意的舞蹈表现风格,追求返朴归真,呼唤一种艺术境界。李晓筠收获颇丰,如:《长征组舞》、《草原英雄小姐妹》、《苗岭风雷》、《玫瑰》、《十面埋伏》、《金舞银饰》等。李晓筠近年更注目于当代舞蹈的审美流变,她与其他五位编导合作的大型舞蹈服饰展演《金舞银饰》,一展中华古国五千年的衣冠文化,是一种饱含文化内涵的舞蹈边缘品种,《金舞银饰》引起中外艺术界的广泛重视。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