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胜利来自扎实的准备——中国足球队同伊朗队首战述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7-15
第4版(综合)
专栏:

胜利来自扎实的准备
——中国足球队同伊朗队首战述评
本报记者 汪大昭
看过中伊足球赛,行家和球迷都会兴奋地作出许多议论和评价,因为无论双方的得失与成败,都是那样清清楚楚。
喘不过气来的30分钟
对这场事关小组出线的重要赛事,一方是时隔10年试图重温亚洲足坛霸主梦,一方是八年来第三次向世界杯决赛圈发起冲击。然而,中国队的备战确实要比对手更为周密和成功。也正是因为积蓄多日的力量恨不得一下子施放出来,适得其反,中国队开场后打得相当糟糕。
不到5分钟,中国队已被对方罚了两次任意球和一次角球,伊朗队还射门一次。而中国队接连传球失误,一向稳健的张惠康连开球都不利索了。上半时10多分钟,忙中出错的贾秀全吃了黄牌,代价不小。中国队不能有效地遏制对方右翼的快速切入,甚至被伊朗队的“箭头”将球顶到了门柱上,真让人揪心。
应该说,在前30分钟内的这种反常现象,主要是心理上的问题,毛病出在自己身上。好在伊朗队在这段时间内没有乘势得分,而中国队后卫线防冲吊时第一点争顶又十分坚决,总算度过了难关。
打破僵局与打开通道
中国队终于在30分钟后有了第一次射门,继而就是一连串的攻击。上半时结束时,中国队射门已达7次,角球3次,而伊朗队只有一次射门。场上主动权明显转移到中国队手中。
但是,中国队的中场调度不够聪明,“炮弹”输送不均,使本来防守任务很吃紧的左路还要担负主攻。直到对方守将集中堵塞一侧时,中国队右路仍闲在那里无米下炊。双方易地后,中国队马林和唐尧东转向右翼靠拢,不仅使伊朗队必须兼顾两侧,而且使自己左路麦超和段举得以长驱直入。没有这一及时的调整,旺盛的攻势很可能会徒劳一场,甚至最终敲不开大门。须知,那将使小组出线的形势变得非常恶劣。
致胜的两记头攻
高潮出现在最后十几分钟。右后卫朱波两次边路传中,柳海光和张小文在对方防守很严的情况下及时冲顶,完成最后攻击任务。这两个进球表明,目前的中国队虽然没有出色的得分手,没有技术上的优势,甚至没有公认理想的进攻套路。但是,由于基本阵容稳定,队员之间经过几年的配合,对于既定打法掌握得比较熟练,而且能在艰苦的交锋中坚决贯彻战术意图。即使不算巧,确是实实在在的。
气壮则势猛。中国队从战胜伊朗队这一役中,可以总结出不少东西,使信心更坚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