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风物长宜放眼量——香港旅游业巡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7-15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经济生活面面观

风物长宜放眼量
——香港旅游业巡礼
本报记者 黄幸群
最近一个多月来,香港旅游界的业务,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出现了很大波动。好些原来十分热闹的旅游线,骤然冷却;一些原来不是太旺的旅游线,迅速升温;部分旅行社的经营,碰到了近十年来未见到的困难。
面对这一切,旅游界人士在想什么?做什么?记者走访了多家旅行社,了解到这样的景况:
被迫转向
香港有1000多家登记注册的旅行社。其中,主要经营中国旅游团队业务的有二三百家。由这些旅行社经营的中国旅游线路,从华南、华东伸展到华中、华北和西南。可以说,凡是开放的区域,就有香港旅行社经营的旅游线路。
以往,6月来临,香港的大、中、小学陆续放暑假,对旅行社来说,也就意味着踏入全年最长的业务旺季。但今年的6月,所有中国大陆的旅游线,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几乎陷入停滞了。
生意场上岂容拖捱?许多旅行社业务紧急转向。
第一招,加强对东南亚的中、短旅行线的宣传,像泰国线、菲律宾线、新加坡线,一齐上;
第二招,加快开辟一些冷门的旅游线,增添新鲜感,如孟加拉游、尼泊尔游;
第三招,针对部分市民意欲向海外远游的心态,组织一些长线的旅游,如去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效果怎样?在香港经营海外旅游线颇有名气的康泰旅行社老板黄士心这样看:转向,是一种应变的办法,但并不易为。就像一个人一直当记者,突然转行当技工,未必就很顺。
不等待 不灰心
事实证明,这个转向的确不易为,困难相当多。旅游界人士分析:
近月香港到内地旅游的少了,相当程度上受情绪、心理因素影响。但是,内地旅游资源丰富,是任何人也抹煞不了的事实。开放十年,已有数以百万计的香港市民、海外游客曾经到大陆去过。旅游景点多、费用较少,很具吸引力。两种因素相比之下,情绪性的影响终究是短暂性的,它会随时间的推移,随着对内地真情认识的增多而逐渐好转。而内地旅游资源的吸引,却是长期起作用的,更带根本性的因素。
记者观察到,尽管这一段港澳地区到大陆旅游的生意少了,但在大大小小的旅行社营业门市部,“中国游”的宣传小册子仍然一叠叠地摆放着,吸引着旅客的视线,不少人不禁拿起来翻阅。
最近,北京、桂林、广东等地的旅游局向这里的同行发出了访问邀请,请行家们到内地走走、看看、谈谈。此间业内人士已经把这当作一个讯息,相互传递。一些行家也希望内地旅游部门能切实推进旅游业务。
有着60年历史、着力发展中国旅游的香港中国旅行社,在6月底便派出了一批业务骨干,由主要负责人带队,分赴华东、福建、广东、桂林等地,直接考察各旅游点的实况。他们的这一动作,引人瞩目,被同行认为是“带了个头”。
寄望安定
发展旅游和发展其他经济事业一样,需要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与祥和的气氛。
一位资深的旅游业人士说:这些年来,香港被海外游客称为“东方之珠”,除了它是“购物天堂”、“饮食天堂”之外,还在于它比较稳定。6月上旬,九龙旺角发生了骚动,东南亚的一些游客原准备来香港的,临时就取消了。他衷心希望香港和中国大陆都能保持一个安定良好的旅游环境。
“中国旅游这一条线是绝对不可忽视的。”香港旅游业议会执行总干事萧儆新谈了这样的看法:“客观上,每年都有很多人到大陆去,或探亲,或经商,或观光。此外,还有大量的外国游客到中国去,取道香港。他们进进出出,给香港的酒店、饮食、交通、银行、百货等,带来相当多好处。眼前,中国线旅游虽然淡了,要再旺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它终究是要恢复和发展的。”
任职香港大关旅行社的杨宝骅先生寄语中国大陆旅游部门:抓紧时机,好好总结和改进。他认为,目前内地旅游部门管事的门道太多,缺乏有力的协调统筹。例如,去年中国民航调整票价的工作就没有做好,按飞行里程算,民航调整后的价格仍然比外国航空公司的便宜,但由于事前没有足够的宣传,没有打招呼,调整的幅度又相当大,令旅行社束手无策,积极性大受影响。他认为,只要中国政局稳定,既定的开放政策不变,旅游部门措施得当,中国旅游的前景应该是看好的。他的话很值得我们旅游行业思考。
风物长宜放眼量。中国这条旅游线少不了。香港是近水楼台,得月最先。香港旅游界不仅要有眼前应变之计,还应有一个长远、全面的安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