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根深叶茂——记临潼相桥乳品厂厂长刘华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7-15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企业家画廊

根深叶茂
——记临潼相桥乳品厂厂长刘华国
本报记者 孟西安
一九八○年十月,北国的金秋季节,在河北邯郸举行的全国轻工产品订货会上,一位着装朴素,带着几分关中口音的青年人,敏捷地打开奶粉袋,冲下一杯杯香喷喷的热奶,恭恭敬敬地递给客户们:“请尝尝临潼秦俑牌全脂奶粉,好了订货,不合口味,不订也没啥,欢迎提意见!”客户们品尝着浓香可口的奶汁,不禁连连夸奖:“这奶粉味道不错!”当下,大家签了一百八十吨的供货合同。
这位憨厚的年轻人,就是共产党员,现任厂长刘华国。
刘华国是一九七九年从部队复员回到临潼农村的。当时,他看到乡亲们纷纷养羊,但又为交鲜奶发愁。“羊奶维系着群众的油盐酱醋啊!”刘华国决心为乡亲们创出发“羊财”的致富之路。
经过走访调查,刘华国决定先办一个羊奶炼乳厂。当时的乡领导支持他,拨给他二千元并划了五亩地。他和伙伴们一边搞基建,一边动员农民发展山羊。到投产那天,他已拥有了五千多只羊的奶源基地。刘华国一鼓作气,购回真空、浓缩设备,建起了喷粉车间。一九八○年春,该厂终于生产出第一批奶粉。为充实奶源,他决定发展奶牛。
万事开头难。连奶牛都没有见过的乡亲们,谁敢掏一两千元买“风险”?刘华国决定先从“能人”身上打开缺口。他找到精明的老会计孙世华,并主动从厂里给其贷款一千元,在相桥农村,破天荒地养了一头奶牛。
孙世华成功了。养奶牛比养奶山羊收益高得多。乡亲们“眼馋”了。刘华国雪中送炭,从银行贷款一百二十多万元,先后买回一千五百多头良种奶牛,交群众饲养,迅速形成奶牛基地,促使企业“根深叶茂”。
一九八六年,刘华国正式担任了相桥乳品厂厂长。为了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他与厂内多个部门签订了承包合同;高质量的管理换来高质量的产品。一九八七年,他们生产的“秦俑牌”全脂加糖牛羊奶粉荣获了国家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奖。今年“更上一层楼”,秦俑牌全脂羊奶粉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一枚金牌,秦俑牌全脂牛奶粉获首届中国优质保健产品金奖!产品不仅销售到国内二十四个省市,而且远销东欧各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