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美国企业会议成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7-15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美国企业会议成灾
丁一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在讲究效率的企业界,会议成灾了。
美国的许多企业经理,往往要天天都泡在会海里。董事长平均每周开会17小时,也就是说每天要有近一半时间花在会议室里。那些高级经理则平均每周要被会议占掉23个小时,即便中层管理人员也要每天开上两个多小时的会。
生产增强塑料的珍科公司总裁汤姆森说,幸亏他参加的会议还不至于成为“漫谈俱乐部”。
在许多美国企业里,即便没有什么明确的议题,但会议也不能减少。因为会议室和权力紧紧联系在一起。提升是在会议上决定,而降级乃至解职也是在会议上决定的。一家企业的董事长是否治理有方,也主要通过会议表现出来。而中层管理干部们为了向上爬,往往在会议上少不了一番唇枪舌剑之战。
一般来说,一个经理要想得到提拔,就得屁股坐得住,有在会里“泡”的功夫。对他们来说,只在会议前一天晚上匆忙看一下有关的报告和记录是不够的。为了开好会,往往还得开准备会,这是一项重要工作。
例如一家消费品生产企业的广告部经理想搞一个新的广告,他就必须先开会,得到同事或下级的支持,然后再向他的上级报告。
会议不准时是美国企业界“会议灾害”的又一弊病。企业的高层人士总是姗姗来迟,于是那些执行经理便也很少准时与会。上午9时的会很少能在9时20分开起来。
某大企业的董事长总是晚半小时到会。而驾到之后他还煞有其事地辩解道:
“我没迟到。因为我到了后会议才开始。”他的部下当然是敢怒而不敢言。
会议成灾当然影响工作,开会离题万里,时间无限拉长,一些与会无关的人也参加,不知要浪费多少时间和精力。
据说也有一些美国企业开的会议短而精,但据说这样的企业为数较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