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经济特区继续改革开放新实验 沙头角保税工业区初具规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7-16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经济特区继续改革开放新实验
沙头角保税工业区初具规模
本报讯 记者孔晓宁报道:我国第一个高层次出口加工区,已在深圳市大鹏湾畔展现雏形。按照国际惯例创办起的这个保税工业区,因奉行比经济特区更加开放、更加灵活、更加优惠的政策,被中外企业家称之为“在中国大地上建造的‘小香港’”。
沙头角保税工业区是1987年末由深圳市政府批准成立的。作为经济特区继续改革开放的实验点,这个工业区一建立,即致力于发挥沙头角毗邻香港的独特地理优势,参照比较成功的世界第三代出口加工区的模式,积极引进与兴办技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提供境外原料入工业区免税免检等优惠条件,探索按国际惯例办事的新体制,以及高效率引进外资的新路子。
一年半来,保税工业区大胆进行超前改革,努力建立起一套高效率的管理体制。保税区专门设立一个管理委员会,对内统管区里一切事务,对外履行政府一级职能。外商到这里投资,从申请到项目审批,直至办妥工商、税务、海关等有关登记手续,不超过两个星期。投资者办理进出口手续、外汇存取汇出及签证等,均在24小时内完成。
开展高效益的加工出口,是保税工业区的特色之一。保税区宣告成立后,陆续前来洽谈投资的外商有400多家,经过筛选,已引进20个市场前景良好的项目。它们多为电子、纺织、仪器、仪表、服装、精细化工等技术档次较高的项目。其中有的项目做到了当年规划,当年投产,当年收回投资。区内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深圳富华实业有限公司,自去年11月正式投产,头5个月即赢利500余万元,收回全部投资。这样的投资效益在海外同类加工区也属罕见。
目前,沙头角保税工业区内,一座座新厂房正拔地而起,前来寻求投资的客商络绎不绝。据工业区管委会主任王木龙介绍,工业区还将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以使海外投资者到此感到如同海外一样方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