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三反”运动后的南口铁路工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5-09
第2版()
专栏:

“三反”运动后的南口铁路工厂
本报记者 陈迹
走进南口铁路工厂机械所,我看到在几台车床中间,有一台车床停止使用了。这台停止使用的车床上,挂着一个木牌,上面写着耀眼的字样:“由于提高了工作效率,这台被省出来的车床暂时停用,不日将上缴。”
自从“三反”运动开展以来,南口铁路工厂工人们的爱国热情更加提高了,他们发挥了机器的潜在能力,缩短了工作时间,省出了五台车床,十五名镟工。厂长黄英夫告诉我,他们要把省出来的车床,多余的镟工,分送到别的部门去。过去在工厂里,常常听见人们议论:“机器不够,人也不多,怎样提高生产呀?”过去南口铁路工厂里也有这样的论调。今天我却听到了相反的话:“机器目前不能算缺,人也不少,就怕群众力量没有发挥。”
在一个座谈会里,我和工人群众谈论生产计划问题。解放以来,南口铁路工厂从来没有完成过第一季度生产计划。长时间内大家总认为任务不能完成的原因是“气候寒冷,露天生产困难”等等。今年第一季度,他们不仅完成而且超额完成了生产计划,并且满怀信心地争取提前一个月完成上半年的生产计划。现在大家面对这样的事实,承认过去强调客观困难是不对的,是没有看见群众的力量。厂长黄英夫说:“今年我们也有以往的那些客观困难,而且我们的任务比以往增多了,但我们却能超额完成任务。这是因为我们发挥了群众的积极性。”今年,生产计划是通过群众的讨论而订出来的。每个工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务,都了解自己的任务完不成,就要影响全厂的计划。机械所的一些工人说:
“我们不按期做出配件,机车所的同志就要因为没有配件而不能修理机车。”材料室的职工了解了供应计划,每天都担心材料供应不上,生怕停工待料。人人这样关心着自己的生产任务,就主动地设法完成。有些干部还没有看见这个重大的转变,还不能适应实际情况,来修改计划。因此他们深深地感到:计划落在实际生产的后面了。
去年南口铁路工厂查定工时的时候,否定了旧的工时定额,确定了新的定额。当时人们反映:“工时定得这样低,怎能完成任务?”今天,我在南口铁路工厂,到处看见工人们缩短工时的事例。组长张建新带领生产小组的全体工人,镟汽缸勾贝,只要六分钟,比定额工时四十五分钟减少了三十九分钟,效率提高了六倍半。王正明做配线盒子,在“三反”运动以前需要二十六小时,现在只要八小时。他认为只要再想一些办法,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最近他做分线盒的圆眼,只花了一分钟,比以前定额工时三十分钟的生产效率,提高了二十九倍。工人邓致祥焊线头,过去需要十多分钟,现在只需要一分钟。一台机车的配件的加工工时过去是二百十六个工,现在只需要一百六十一个工。这些事例说明原来的工时定额已经落后,新的定额、新的标准,正在不停地涌现出来。“工时定得低,怎能完成任务”的看法被粉碎了。
南口铁路工厂这些新的变化是从那里来的呢?工人群众的实际行动答复了这个问题。他们在“三反”运动中,提高了阶级觉悟,认识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看到了祖国的光辉美丽的前途,他们都开始自觉地为争取这个前途而劳动。这种劳动是愉快的,是光荣的。工人张文,过去总以为“干活还不是为了吃饭”,“何必那样卖劲呢?”他是个镟工,他过去站在镟床旁边,从来不想办法去提高效率,“反正照老规矩办事,拿到工资就行了”。他不论镟那种活,都要“留一手”。他觉得:“镟快了,工时的标准又要改了,将来赶不上标准,怎么办?”在“三反”运动中,工友们批评他是“五尺眼”——看不远。阚世民问他:“你是不是工人阶级的一分子?”“当然是呀!”阚世民说:“工人阶级的眼睛不是‘五尺眼’。你天天盘算个人利益,怎能是工人阶级呢?老实说,工人阶级都像你那样,国家的工业化怎能加快呢?”这些批评刺痛了张文的心。他想:“大家说得对,我过去太对不起国家。在国民党时期,我们工人吃不饱穿不暖;今天我吃细粮穿新衣。这些个人利益从那里来的呢?还不是共产党带来的吗?我不好好干,不把国家建设好,我个人也不会好。”想到这里,他不满足过去的工作效率了。“那种‘老牛破车’的样儿还能继续下去吗?不能!”当他镟汽室勾贝时,就想到大家的批评,想到怎样加快速度,他把车子开快了一些,就把镟汽室勾贝的工时缩短了一半。但他觉得这还不是新纪录,他还要钻研多刀多刃的方法,来创造新纪录。宣传员张名远告诉我:经过
“三反”运动,落后分子开始转变,中间分子开始积极,积极分子更积极了。铸工所的化铜部门过去是不活跃的“死角”,他们只做到规定的化铜的数量,不愿多化一点铜。在“三反”运动中,他们改变了这种做法。有个化铜工人对我说:只保证用铜的部门的需要还是不够的,还应该多化一些铜,刺激用铜的部门的生产情绪。为此他们开了一个会,研究怎样多化一些铜。过去他们上了班,都先得由一个人临时燃火炉,其余的人闲着没事干;他们认为这样是不行的,于是决定先让一个人早来两小时,预先把火炉燃好,免得大家上了班没有事干。这样
一来,果然能在一天内,多化了三罐铜。用铜的部门的工人们听了,都嚷道:“瞧!他们都积极起来了,我们还能落后吗?”过去一些积极分子天天辛苦地劳动,费尽心血地找节约的窍门;然而他们没有想到他们的劳动成果被贪污分子偷去了。他们愤怒地参加了“三反”斗争,捉住了贪污分子。他们很高兴地说:“这一下,我们创造的每一件东西,都能用到祖国建设上去了。想起这一点,我们干得就起劲。”积极分子邓致祥和工友们商议,采用郭瓦廖夫工作方法,把各人焊线头的动作的优点集中起来。这样,不但省了材料,而且把效率提高了九倍。他们认为:“今后不但要动脑筋,还要动眼睛。”动脑筋找窍门,动眼睛防备国家财物的损失。
在一次生产竞赛的挑战大会上,我听见工人们喊:“欢迎技术人员和我们在一起工作!”我又听见技术人员答复工人的要求:“我们要向工人们学习。”在过去很长时期内,南口铁路工厂的技术人员,不愿意下现场,看不起工人群众的生产经验,只相信书本上的知识。技术人员王玉,过去嫌工人
“肮脏”,总觉得:工人不懂得啥理论,我们跟他们结合又有什么用呢?但在他每次碰到技术上的实际困难的时候,工人都能帮他解决。在“打虎队”里,王玉不知道怎样发现“老虎”;工人们告诉他了线索,他还不相信。但是,结果证明贪污犯果然正是工人们指出的那些人。这些事实教育了王玉。王玉责备自己:“工人那样地紧张劳动,那样地关心祖国的前途,而我还看不起他们,自以为自己有知识。实际上,我们如果不和工人结合,就会一事无成。”他举了一个例子:技术人员吕志书从书本上知道了高速切削法的理论,但不知道怎样运用。当他和工人在一起研究车床的性格,运用高速切削法的具体方法时,他才明白了:只凭那点“理论”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他说:“只有在我从工人那里知道了运用高速切削法的实际经验时,我才能正确地指导工人怎样运用高速切削法。”工人们在吕志书的指导下,运用高速切削法,提高了效率。机械所的工人过去常常说:“技术人员碰到我们问的技术上的问题,总是谈一大堆‘理论’,可是总没有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现在他们说:“技术人员谈的,我们愿意听啦!”最近,技术人员组织了高速切削法研究会,工人都纷纷要求参加。这种现象在过去是少见的。在“三反”运动后的南口铁路工厂,技术人员和工人已经开始结合了。
在南口铁路工厂,我感到我们的工厂在“三反”运动之后各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已为我们大规模地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创造了重要的条件。我们可以预计:在全国铁路开展满载、超轴、五百公里运动之后,南口铁路工厂一定会取得新的胜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