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从“粗犷”到“精细”——兼评企业管理的一个新趋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7-17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从“粗犷”到“精细”
——兼评企业管理的一个新趋势
本报记者 刘国胜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变得愈加深沉和精细。单纯追求产值、速度的年代需要告别;“一刀切”的传统作法必须摈弃:粗犷的经营方式只有让位于精细的管理才能适应时代要求。肖刚华的对策:
速度服从效益,产值让位于效益
有人预言:进入90年代,能获得成功的企业必将是那些敢于冒风险的企业;能获得成功的企业家必将是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企业家。
让我们讲一个真实而又耐人寻味的故事。
广西柳州市有一家罐头食品厂,建厂12年换了8任厂长,连年亏损,截至1987年底,累计亏损252万元,相当于亏掉了两个厂(该厂固定资产净值为128万元)。
1987年底,这个厂作为试点向社会公开招聘厂长。肖刚华,一位精力充沛的年轻人,于1988年1月中标。肖刚华上任后,采取独特的治厂措施。结果,这个厂当年实现税利152.8万元,一年超额完成三年的承包合同规定的税利任务。今年头半年,尽管银根继续紧缩,主要原材料白糖涨价34%,该厂效益仍稳步上升。
肖刚华上任时,这个厂有140万元的库存积压产品,加上累计亏损,工厂不能参加正常周转的资金占全部流动资金的90%。肖刚华认为,作为企业,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如果继续生产,加大库存,包袱会愈背愈重。于是,他决定立即停产,全力以赴抓推销。当月销售收入47万元,不仅缓解了资金紧张的局面,同时还掌握了大量市场信息。在恢复正常生产持续半年后,库存又显露出积压苗头,肖刚华为防止流动资金过分沉淀,又决定停产10天。
肖刚华说:“道理很简单,企业生产的产品最终是要销售出去,把货款收回来,当产品出现积压时,仍盲目生产,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利用停产时机,他们还对产品结构进行了适当调整。以往,这个厂既生产罐头又生产凉果,生产罐头尽管产值高,效益却很低,而生产凉果占用资金少,效益高。肖刚华决定停下罐头,增产凉果生产。这样,全年产值要比承包前的1987年下降180万元,下降幅度达40%。尽管这一做法与时尚的重产值观点相悖,阻力不小,但实践证明,这个决策是正确的。自1988年3月至年底,该厂共生产凉果801吨,产值250万元,实现税利142万元。如果仍以生产罐头为主,要实现这样的税利,则需要达到2500万元的产值,以柳州市罐头食品厂现有投资规模,这是根本做不到的。崔洪禄的招数:
精明的经济核算,严密的规章制度
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国企业深化改革应走什么路子?在一次全国性会议上,有的企业领导者提出,应该走低速、紧缩、高效的道路。建议政府对企业的考核要规范化,主要考核企业的固定资产税利率、销售税利率、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和可比成本降低率。
有人分析,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造成成本偏高、效益差的主要因素是物耗偏高。所以,大幅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办法是狠压物耗,降低成本,加快资金周转。
然而,这就需要更加精细地管理企业。
在齐国故都——山东淄博市,有一家齐鲁乙烯塑编厂,这个厂投产一年多,主要经济指标都超过了国家二级企业标准,其中人均年创税利和全员劳动生产率还超过了国家一级企业标准。而周围几个厂家,在同样设备、同样产品、同样条件下,所创造出的效益却远远不如齐鲁乙烯塑编厂。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吗?如果我们仔细考察一下齐鲁乙烯塑编厂,那么,你就会发现,他们在精细管理上下了功夫。
这个厂分拔丝、织布、编袋等几个车间,每个车间的运转都达到了最佳状态,真正做到人机满负荷。在生产过程中,他们不仅讲求产量和质量,而且特别注意降低废品率。比如拔丝车间,废品率不到1%,也就是说产品合格率达到99%以上,而一般同类企业只能达到98%,仅此一项,这个厂每年可增收20多万元。
他们生产的编织袋,质量好,重量轻。他们算过一笔帐,如果每条袋子节省一克原料,那么年产2500万条塑编袋,一年就可节约25吨原料,价值23万多元。而这个厂生产的塑料编织袋一般比别厂的同类产品轻5克,既符合质量要求又增加了收入,仅此一项每年可增收100多万元。又比如人工切袋子,要求误差在正负1公分之内,他们在生产中充分利用允许的误差范围,尽可能做到节省。他们认为,短半公分,或长半公分,都有帐可算,一条袋子节省一公分,每年就可增收近30万元。
上述这些看起来是极细微的事,却给企业创出了大效益。用最低的成本,最省的原料,生产出最好的产品,这就是山东淄博齐鲁乙烯塑编厂不断奋斗的目标。
厂长崔洪禄说,企业必须处处精打细算,稍一疏忽,就会有百八十万元流失掉。现代企业管理工作只能愈来愈精细,不得有半点马虎。齐鲁乙烯塑编厂加强精细管理,创造出较高的经济效益,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仅以资金利用率为例,上级部门下达的资金周转指标是130天,去年他们的资金周转为81天,今年一季度又减少到46天。
生产经营实行精细化管理,必然要求职工具有较高的素质,令人惊奇的是,齐鲁乙烯塑编厂的职工大部分来自农村。针对这种情况,在建厂初期他们就抓职工正规培训,跟班指导,同时还建立了严密的规章制度。工厂十分重视技术人员的作用,不惜重金培训和引进大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这家仅有500名职工的企业,在智力投资上就用去了60多万元,经过大专院校一年以上专业培训的有180多人,参加企业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培训的240人,职工素质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人员的素质高是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坚实基础。”崔洪禄厂长对自己的企业充满信心,他说:“无论客观环境发生什么变化,我们的企业都能保证按厂内秩序运转,这就是我们的根基。”如今,齐鲁乙烯塑编厂已成为当地一颗明珠。凡是到这家工厂参观过的人,都明明白白地看到了这个变化。走向精细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的必由之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