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人工林——绿色宝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7-17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人工林——绿色宝库
王森
当前,全世界共有人工林面积近2亿公顷,占森林总面积的7%左右。每年人工造林面积大约1500万公顷。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差异,地处温带的发达国家大多营造商业价值较高的工业用材林和具有环境保护效益的防护林;发展中国家则侧重营造速生丰产的薪炭林,以解燃眉之急。
在北美洲和欧洲的工业发达国家往往在采伐后的迹地更新造林,见缝插针式地补缺口。芬兰以大片的沼泽地闻名于世。多少年来,这个国家治理水湿地,以每年造林16万公顷的成绩保持着林业在国民经济中历久不衰的支柱地位。联邦德国的城镇化每年至少要吞噬1万公顷林地,但是,农民们将低产的边际农田退耕还林,保证每年新增6万公顷人工林。
人工造林的发展是与各国政府的支持分不开的。法国战后因木料奇缺,曾专门设立了国民林业基金会,征用木材工业及贸易税,用于扶持民间发展高产用材林。日本通过制订各项法规,发放补助金,长期低息贷款,实行保险、合作分红造林育林等多种扶持林业的措施,使人工林保存面积突破了1000万公顷,占森林总面积的40%以上。80年代初期,印度提出10年造林4000万公顷的口号,为此,政府不惜投入巨额资金,1980—1985年间,仅对社会林业的投资便达3.5亿美元。
各国普遍重视提高人工林的质量,实行科学造林。巴西的阿拉克鲁兹等林业企业利用无性繁殖方法进行插条生产的成功,极大地缩短了林木轮伐期,使年生长量猛增至每公顷70立方米。作为重要固氮树种的木麻黄,在干旱的非洲塞内加尔起着护岸和固沙的作用;原产于澳大利亚的相思树已在几十个发展中国家安家落户;智利和新西兰的辐射松人工林以及意大利的杨树丰产林等,均已成为本国木材供应的主要来源。
在林学家看来,人工林是森林世家的接班人,经济学家视之为后备资源,环境保护主义者则将它称作绿色宝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