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人造种子——农业发展的动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7-23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人造种子——农业发展的动力
李建新
经过多年培育,发达国家种植业生产出了大而嫩的杂种芹菜,味美而较少塞牙缝的粗纤维,大受欢迎。遗憾的是,杂种芹菜的种子少而小,发芽极慢。近年来,由于人造种子技术的发展,此问题已获得解决。芹菜人造种子,状如小鱼肝油丸的半透明小胶丸,将它植入土地便可发芽生根,很快长成大而嫩的杂种芹菜。
近几年,人造种子成为高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热点,发达国家均大力研究。人造种子技术脱胎于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技术,其理论依据最早出自本世纪初德国科学家哈贝尔兰德的植物细胞全能性理论,即认为植物的每一个细胞均具有发育成一棵植株的能力。此理论于1958年首次获得验证。科学家们用胡萝卜根部细胞育成了植株。随后,越来越多的植物的组织或细胞被人们在试管中培养成植株,迄今已达1千多种植物。近10多年来,这项技术进入实用,形成了所谓的试管苗工业,并且出现了甘蔗苗、香蕉苗、树苗、花卉等有利可图的试管苗产业,成为高技术产业中的佼佼者之一。
80年代初期,在生产试管苗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植物组织或细胞进入试管内的培养基以后在植物激素等物质的刺激下,几天之内便可形成一种类似于植物受伤之后新生的那种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细胞较为原始,其基因可以全部表达出来,愈伤组织可能有二种变化方向,一是可以直接生出根、茎、叶,长成一棵幼苗。二是可能变成一个天然种子中的胚胎的胚状体,然后胚状体再像种子一样,发芽生根,长成植株。近几年,这种尝试获得了成功,人造种子诞生了。人们为娇嫩的胚状体包上了人工种皮,其中包含了胚状体萌芽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由高分子材料构成的保护层,于是小胶丸便制成了。人工种皮是水溶性的,在植入土地后便自动溶解,于是胚状体在营养丰富的条件下,便可适时萌发成苗。
此项高技术是十分有价值的。首先,对于那些制种困难或天然种子发芽率低或不育的优良作物品种,人造种子技术可以解决推广种植的难题。其次,人造种子可进行工业化生产,而且其发芽生长及成熟期准确统一,便于管理。再者,人们可利用生产人造种子的中间环节,培育良种,并且可以在人造种皮中加进刺激生长和防病虫害的物质。还有,采用人造种子可以节省大量种用粮食。
鉴于人造种子的远大前景,各国争相研究,并已在胡萝卜、芹菜、柑桔、咖啡、棉花、玉米、水稻等作物方面相继获得成功。有的国家正在研制使人造种子进入市场的包装运输系统,以尽快达到全面商业化。人造种子技术将有可能使古老的种植业进入一个“无性系种植业”阶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