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异域刺玫瑰——读《外国百家讽刺诗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7-24
第6版(文艺评论)
专栏:

异域刺玫瑰
——读《外国百家讽刺诗选》
方 敬
由罗绍书选编、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外国百家讽刺诗选》是值得一读的一本诗选。
讽刺诗,在中国,是自古有之。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有相当一些讽刺诗名篇,如《伐檀》、《硕鼠》、《新台》等等。
在西方,相传早在纪元前七世纪就有了讽刺诗,后来,讽刺诗在古罗马兴盛了起来,罗马诗人的抒情才能似乎不如希腊,而他们的讽刺才能却又好象在希腊之上。先后出现了两个杰出的讽刺诗人,贺拉斯与尤维纳利斯。他们二人有着各不相同的风格。为后世写讽刺诗者各就性之所好而分别有所取法。
就英国而言,文艺复兴后期,十六世纪,莎士比亚写过一些诗篇,意含讽刺,隽永深致,熠熠闪光。这种诗说是近于贺拉斯式。十七世纪后期及十八世纪初期,新古典主义达到了高潮,讽刺文学盛行。这个时代崇尚理智,其理性精神强烈要求讽刺诗以指斥当时政治上、社会上和精神上的邪恶和弊病。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运动风起云涌,一反新古典主义,席卷诗界。讽刺诗也就因此而大大衰落了。倒是拜伦还写了一些热辣辣的讽刺诗名篇。在雪莱有的长诗里也可以摘出一些好的讽刺诗选段。在十九世纪,讽刺诗题材多用于散文作品,随着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讽刺题材就写进小说和戏剧里。在二十世纪新的现实中,产生了新的现代邪恶和弊端,这引起对新的社会变化的严峻现象的反思以及越过一个多世纪对新古典主义的回顾,有些诗人如奥登、史彭德、麦克迪尔米德等也偶一为之,写了少许现代讽刺诗。英国讽刺诗一般都显示出诗人的讽刺才能和机智,但他们的讽刺诗有着特具的英国式的幽默、俏皮,一股英国绅士的酸味儿。倒是有些诗人如布莱克、彭斯等,不专写也不主要写讽刺诗,但他们并不算多的讽刺诗却更有生命活力,好像就是直接从生活里出来的。我还欣赏法国大诗人雨果的讽刺诗。《惩罚集》是他的讽刺力作,其中名篇《皇袍》,气昂昂,热辣辣,活生生,读着这首诗,就好像感到自己也与群群的蜂一同飞了起来,猛扑上去,向那个败类群起而攻之,刺伤那个奸贼的眼睛,狠命抓住他,把他赶走!浪漫派诗人缪塞也写了讽刺感伤主义的诗,表现狂热。无产者诗人鲍狄埃写出了战斗的诗歌,如《该拆掉的老房子》等以最大的讽刺直刺无产者的压迫者和剥削者,显示出诗歌的战斗威力。这些法国讽刺诗感情色彩鲜明。而德国的讽刺诗则多闪着智慧的光彩。德国是哲学的故乡,不少诗人都寓哲理于诗,或者干脆就写哲理诗,遐想睿智,启人深思。德意志民族有着优秀的讽刺诗传统。歌德的《跳蚤之歌》,这首取自他的诗剧《浮世德》的著名讽刺诗,意义深邃,艺术高绝,贝多芬曾为之作曲。俄罗斯的作曲家穆索尔斯基所作曲谱更使之传遍全世界,脍炙人口。海涅的政治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讽刺和嘲笑,尖锐痛快,力戳和痛斥普鲁士统治反动及社会丑恶的实质,足见其思想境界与讽刺艺术之高。维尔特的《饥饿之歌》等与布莱希特的《将军,你的坦克是一辆坚固的车》等,朴实真切,立意独特,构思新异,笔力入木三分。俄罗斯的革命民主主义诗人涅克拉索夫的讽刺诗,粗犷有力,无情地揭露、控诉和抨击沙皇的黑暗统治,满腔忧愤,深切地同情苦难深重的人民,他的诗是俄罗斯人民声音的反响。苏维埃时代的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才华四溢,别开生面。他的名诗《开会迷》,是讽刺诗中的一支神箭,射向任何一个会海乐园的每个开会迷。直到如今,这首好诗仍令人赞不绝口,一读再读,循读再三。
讽刺诗是直接从现实社会生活里产生的。它因而自然就具有生就的现实社会的性格和意义。一般地说,讽刺诗主要的是刺“恶”与“愚”,针对着活人活事。人是社会群体中的个体,“人世百相”,也就是种种社会现象,邪恶与愚妄必然就是被讽刺的对象,而又很具体。揭露它,鞭挞它,笑之、嘲之、怒之、斥之,也就是“现实斗争”。讽刺诗人不是在幻想的迷宫里流连,而是爱重人生,面对现实,直向邪恶与弊端,以真枪实弹射击。
“五四”文学革命以来,外国诗不断翻译过来,新诗得以借鉴,吸收,受益不浅。但是,外国讽刺诗还译得很少,零零散散,有些早就应该译的也还没有译,还不见有什么外国讽刺诗选集。从数量不大的中国现代讽刺诗来看,继承和发扬自己的民族民间的传统,不断创新,也得向外国同类诗歌吸取新鲜东西。阅读和鉴赏外国讽刺诗本身就是好事,而且显然对我们的讽刺诗创作十分有利。希望多译,以便更好地交流,比较,借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