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山村人口负增长的奥秘——金钱村计划生育工作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7-25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山村人口负增长的奥秘
——金钱村计划生育工作纪实
刘金桐 彭期龙
1989年4月14日,中国政府宣布:中国人口已达11亿,比1949年翻了一番。人口警钟在每个中国人耳畔震响!
然而,也就在同一天,在湖南省祁东县河州镇金钱村,村党支部书记许家朝宣布:全村人口比1979年减少69人,人均耕地比1978年增加0.09亩。
当代中国人口膨胀,关键在于农村生育失控。不可思议的是,在这个小山村,却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人口负增长!
“屙金石”的传说
在金钱村,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村里有一个金钱寺,寺后有一块“屙金石”,每天屙出一颗金子。村里住着许、雷两姓村民,生活过得宽裕。后来两姓迅速繁衍,金子已不够用,人多势众的许姓村民就把“屙金石”独占了。雷姓村民一气之下,趁夜搬开石头,它再也不屙金子了。从此,金钱村村民就世世代代受穷。
这虽是传说,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金钱村属紫色页岩地区,土地贫瘠,易涝易旱。解放后,党和政府虽然大力扶持金钱村发展生产,可由于自然条件太差,年年吃粮靠统销,用钱靠贷款。金钱村又流传一首歌谣:“生在金钱,苦海无边;不怪干部,只怨条件”。集体化时,农民为要劳力挣工分,拚命生孩子,少的三五个,多的七八个。而干部对计划生育工作抓得不力,有的甚至带头超生。到1978年,人口猛增到661人,人均耕地减少到0.75亩,人均口粮只有182公斤,人均收入只有68.4元。有人又把歌谣改成:“生在金钱,苦海无边,既怪干部,又怨条件。”
关键的一刀
1975年,当了七年兵的许家朝从部队复员回到家乡。他看到村貌依旧,唯一变化的是增加了一大堆面黄肌瘦的孩子,心情十分沉重。许家朝辗转反侧,夜不能眠。家乡的面貌何时才能改变?怎样去改变?他想起部队驻扎的贵州某地的情景:那里土地虽然贫瘠,但人口少,播种面积大,收入可观,群众生活宽裕。他心里豁然开朗:“要使金钱村摆脱贫困,第一要紧的是控制人口的增长!”
1978年初,许家朝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在第一次支委会上就提出:凡有两个孩子以上的一律结扎。有的同志说:“二胎结扎,上边没文件,周围的村都没搞,你刚上任,这第一炮能不能打响?”许家朝说:“为了摆脱千百年来的贫困,这一炮一定要打响!只要我们支委带头,这一炮也一定能打响!”他接着召开支部大会、村组干部会,做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
当时,许家朝生下的第二个孩子才三个月,体重只有3斤半。有人说:“他许家朝就不怕断子绝孙?”许家朝毅然第一个上了手术台。当注射麻醉剂时,药不起效。等在医院的结扎对象和亲属暗中庆幸:如支书开不成刀,我们就免了!许家朝急了,再三恳求医生动刀。医生说要注射药力更强的麻醉剂,但要家属签字。许家朝拿起笔,说:“我自己签!”接着,村组干部依次上了手术台,随后群众一一跟上,一天之间就结扎了20个。
“人多逞强”不灵了
金钱村党支部清醒地看到,“越穷越生,越生越穷”这种恶性循环的出现,主要来自于村民中根深蒂固的“多子多福”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人多势众”的传统观念,最根本的是要帮助群众转变这一观念。为此,他们在全村干部群众中广泛开展算人口、土地、粮食相互关系帐的活动。
1968年全村人口535人,人均耕地0.96亩,粮食总产14.3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268公斤;1978年,人口增加到661人,人均耕地只有0.75亩,粮食总产增加到23.8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360公斤。10年间,人均占有粮食的增长幅度不到粮食总产增长幅度的一半,显然,地里增产的粮食大都被新增的人口吃掉了。况且,粮食增长幅度是有限的,耕地则不能再增加,如果像1978年以前那样不控制人口增长,再过三四个10年,人均耕地就不足一分了。这样一算帐,村民明白了如果守着传统的生育观念不放,抢着生孩子,到头来就会无地可耕、无粮可食,心中产生了一种危机感、紧迫感。
村党支部帮助群众转变生育观念的另一招是进行典型对比。全村富得最快的是独生子女户和少子女户,16个独生子女户去年人均纯收入达1250元,比全村人均水平高出一倍多。青年许金玉做了结扎手术后,进了扫盲学习班,又在村里技校学会了科学养鸡、养猪、养鱼技术,去年全家人均纯收入达1300元。她深有体会地说:“要是像我娘生五六个孩子,哭的哭,喊的喊,连家务都忙不赢,哪有时间学文化、学科学,哪能脱贫致富呢?”与此相反,村里有些多子女户,至今尚未脱贫。57岁的老农许立武一连生了5个孩子,由于人多负担重,尽管夫妻俩没日没夜地干活,至今还有借的100多公斤稻谷没还清,还有3个儿女没钱结婚。一些多子女户深有感触地说:“计划生育早点搞就好了!”
在金钱村,“人多逞强”的观念如今也没有市场了。村里制订了一系列不准侮辱欺压独生子女户、少子女户的规定。村民肖以贵与只有一个女孩的肖金元吵嘴,肖以贵骂她是“没崽鸡婆”。村里罚了肖以贵40元钱,放了一场电影,叫他在映前向群众作公开检讨。村民许立财和许定祥为建房基地发生争论,许立财父子6人仗着人多拳头硬之势,提出无理要求,受到拒绝后便追打许定祥。村干部立即出面制止,对许立财除处以罚款40元外,还责令写出检讨书10份,发到各组。
目前,国家对计划生育尚未立法,一些地方制订了村规民约,但由于未执行好,往往成为一纸空文。而金钱村执行规约却是寸步不让。
令人眼红的待遇
今年5月,县计划生育委员会在金钱村组织了一次“农民计划生育座谈会”,有人问独女户刘交生:“你只生一个女儿就结扎了,不后悔么?谁来给你养老送终呢?”刘交生笑道:“不后悔!我当年结扎,眼红村里那850元奖金,也是一个因素呢!我用这笔钱做头本,开代销店。后来赚了钱,发展养殖业。去年用快速养猪法养猪110头,全部出栏,净赚12000元。我把钱都存到银行去,到老了才用。再说,老了还有村里照顾咧!”
金钱村党支部制订了一系列措施,对独生子女户和五保老人给予令人艳羡的待遇和周密的照顾,解决了计划生育的后顾之忧。
凡一胎结扎的,镇里、村里奖给现金850元。凡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划给双份责任田和宅基地,免收独生子女的农田基本建设工费、宅基地地皮费、托幼费等。
村里给五保户定了个照顾标准:生活必须超过一般有儿有女户的水平。村民小组每年配给每个老人稻谷350—425公斤,生活费60元;1年2套单衣,3年1件棉衣,5年1床棉被;安排义务工为老人砍柴,每年冬天送给100公斤烤火煤;干塘分鱼,先挑一条最大的给老人送去;村里架高压电线,先接通老人家中的电灯,并全部安装日光灯,以免影响老人的视力。每到春节,村、组给老人送去猪肉、白糖。大年三十,村干部先到五保老人家看望,把他们的生活安排妥贴后,才放心回家团圆。大年初一,村干部先给五保老人和独生子女户拜年,再给自己父母拜年。每逢大寿,村里送一场电影祝贺。老人生了病,安排专人照料,医药费由组里全包。老人去世,丧事全由村里操办。
在座谈会上,年近古稀的五保老人唐阳秀说:“我没崽没女,比有些有崽有女的人家过得还好呢!”另一老人许桃妹说:“她说的是实话。有些有崽有女的老人不但生活不如五保老人,还得常受儿女们的气。”
“三无”村
如今,在金钱村,被称为“天下第一难”的计划生育工作在这里再也不是件难事。村里111对育龄夫妇除7对经批准生育外,其余全部采取了绝育、节育措施。全村出现了连续11年无多胎生育,8年无早婚早育,3年无计划外生育的“三无”局面,人均占有粮食由1978年的360公斤增加到1988年的670公斤,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68.4元增加到1988年的526元。全村70%的农户建了新房。学龄儿童全部入学,无一中途退学。老农雷隆发又将歌谣改为:“金钱金钱,名不虚传,有党领导,幸福万年!”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