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吸引力在于求实——陕西省军区开展艰苦奋斗教育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7-26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吸引力在于求实
——陕西省军区开展艰苦奋斗教育纪事
本报记者 曹宏亮
艰苦奋斗的真正含义在于具有开拓、拚搏的时代精神。陕西省军区开展艰苦奋斗教育,是在发扬“延安精神”中引向深入的。还在1987年初,省军区的领导研究如何在新形势下继承发扬“延安精神”时提出,“延安精神”的实质是艰苦奋斗,而艰苦奋斗的实质是开拓和拚搏精神。
于是,军区坚持不懈地把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线来抓。被总后勤部授予“全军劳动模范”称号的西安制药厂厂长温文秀艰苦奋斗3年,把一个濒于破产的药厂办成了全军先进企业。省军区通报表彰了温文秀等一批保持艰苦奋斗精神的优秀共产党员,并邀请这些同志座谈研讨如何在全军区开展艰苦奋斗教育的问题。军区政治部集中力量研究艰苦奋斗精神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新内容,并写出论文作为进行艰苦奋斗教育的参考资料。军区政治部还专门派人对部队开展延安精神教育的情况进行调查,形成文件,并针对基层存在问题进行指导。两年来,他们边教育,边调查,边总结,边提高,使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艰苦奋斗不是“手电筒”,有说服力的教育在于领导干部身先士卒。战争年代过去了,艰苦奋斗和其它许多优良传统在有的地方变成了“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成了口号和形式。陕西省军区的领导们却身体力行,把台上讲的和台下做的统一起来,使之更加有说服力。司令员王希彬上任时,正值军区机关分配来一辆皇冠车。车队把这辆唯一的“好车”配给他使用,他拒绝了。政委赵焕职去基层检查工作,不让陪,不让送,吃饭严格按标准执行。一次,某军分区邀请地方领导讨论工作,吃饭时想加几个菜,他表示加菜只能给邀请的客人加。他自己决不陪同。军区开会,从司令员、政委到各部门负责人,除会议开始和结束时在会上用餐,其余时间都在家吃饭。
一个行动胜于一千条空洞的说教。领导干部身先士卒使得艰苦奋斗精神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得以贯穿和体现。
艰苦奋斗本质上是一种意识,其作用大小还取决于制度的约束。在陕西省军区政治部的一份材料中有这样一段话:“艰苦奋斗精神毕竟是一种社会意识,它的能动指导作用,只有而且必须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才能体现出来。”在对部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中,他们时刻注意把教育和建立制度相结合,让制度约束行动。1988年8月,军区党委就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保持廉洁作风作出规定。谁违反规定即违反党纪军纪政纪,要从严查处。一次开会,工作人员大手大脚花钱,使会费超出预算。报帐时,副司令员王志成坚决卡住,要求解释花钱原因。工作人员没有理由,只好写出检讨,立下保证。为杜绝浪费,军区机关改革坐车制度,包干到各部门。制度加教育,使工作人员更懂得怎样过节俭日子。没有紧急事务,他们出外办事都尽量骑自行车、坐公共汽车。军区的同志说:“教育能树立艰苦奋斗的价值观,制度则能保证把艰苦奋斗精神贯穿在行动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