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治国以教育为本——战后迅速发展的民主德国教育事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7-26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教育与培训

治国以教育为本
——战后迅速发展的民主德国教育事业
胡锡进
目前,民主德国约有5900所十年制普通学校,所有适龄儿童都在学校上学。十年制学校毕业后,25%的学生升入大学继续深造,其余的人几乎全部继续接受一个时期的免费职业教育。民德历来重视教育投资,1971年以来,全国新建52000幢教学楼、学生宿舍和2400座学生体育馆。
不断发展的教育事业为民德经济的稳步增长提供了后劲。多年来,除个别年份,民德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了4%—4.5%的良好势头。
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是民德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鉴于德意志民族所经历的极不寻常的过去和战后民德在国际政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民德十分重视帮助青年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政府的做法是:首先,从老师、家长的思想和社会舆论抓起。多年来,民德政府不断开展反纳粹主义的运动,为学生思想的健康成长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外部环境。此外,当局和学校设立了历史陈列室、历史展览中心和博物馆。学生在这里可以自由地活动,使用展品,甚至可以在这里上课,从而认识并熟悉整个德意志民族荣辱交织的过去。在这里,老师们引导学生开展热烈的政治讨论,帮助他们认识历史与现实政治的联系,培养他们的政治责任感。
在加强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同时,民德也注重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思想。早在1959年,劳动教育就被写入当时尚不完善的十年制学校的教学大纲,并逐步成为普通基础教育的传统。在民主德国,普通基础教育就是综合技术教育。目前,每年约有77万名中学生在近5000个工厂和劳动工地上接受综合技术教育,另外还有150万名学生在各种校内劳动小组和红领巾活动站参加劳动。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50周年,也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40周年。在这政治风云变幻的半个世纪里,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民主国家在法西斯帝国的废墟上崛起。曾经深受纳粹思想毒害的人们和他们的后代能够成为共产主义的信仰者,无疑,教育起了关键的作用。
战后民德教育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一番艰辛。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不久,德国苏占区的民主政权迅速做出恢复基础教育的决定。当时,民主政权所面临的教育形势十分严峻:25%的校舍被彻底摧毁,其它大部分校舍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40%的农村学校只有一名教师,不同年龄的学生被迫在一个班级里上课。民主政权通过各种形式的短期集训,在劳动群众中培养出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临时教师。由于没有新教材,法西斯教材又不能用,民主政权选择了一些魏玛共和国时期的较为开明、进步的教材作临时替代课本。就这样,一切都是临时的,德国苏占区的民主教育开始了艰难的启程。
在随后的几年里,民主政权加紧修复校舍,编印教材,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到1945年底,出版界赶印出400万册宣扬民主思想的新教材。很快有4万名劳动群众经过培训加入民主教师的队伍,师资紧张的局面逐步得到缓解。到194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时,绝大多数中、小学生用上了新教材。1951年,民主德国成立了第一批十年制学校,科学的、细致的分科教学开始进入这些学校的教学大纲,外语成为这些学校的必设课程。
1959年,民主德国制定了发展社会主义基础教育的法律,规定了十年制综合技术教育为全民义务教育。1965年,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全国建立起统一的普通基础教育体系,并一直延用至今。(附图片)
图为民主德国国民教育部长玛戈特昂纳克在一所学校里仔细观看学生学习操作电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