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透过丰收看“升温”——江汉平原商品粮区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7-29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透过丰收看“升温”
——江汉平原商品粮区见闻
新华社记者 詹仲德 赵华胄
农业“升温”,是今年治理整顿中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这项任务在基层落实得怎样呢?记者最近走访了重点商品粮区湖北省江汉平原,深感今年夏粮丰收令人高兴,但问题依然不少,“升温”成绩不能估计过高。为夺取今年秋季丰收,工作仍须加劲。
一位乡干部说得好:丰收的取得,有工作因素,也有气候因素,不能把“丰收”和“升温”等同起来。
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之后,江汉平原的农业同全国一样,呈现出可喜转机:各级干部对农业生产的领导加强了;去冬今春的农田水利建设规模为近几年所少见;一些行之有效的科技增产措施推广步伐加快;粮食播种面积扩大,田间管理质量提高,等等。但是,由于内外环境的影响,这次会议制定的几项发展农业的重大措施在这里落实得还不够理想。
作为“升温”的一个综合指标农业资金投入,今年没有明显增加。记者所到之处,几乎都听到“缺钱买生产资料”的呼吁。钟祥县供销社同志说,这里出现了多年没有见过的怪现象:化肥、农药一面叫缺,一面又卖不出去。这个县3月末的农资库存总值比去年同期增加800万元。他们分析,农民缺少资金投入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去年秋天收购农副产品打的白条还有相当数量未能兑现;二是实际发放农民手上的预购定金和农业贷款比往年减少;三是因粮食市场关闭,农民家中还有一批余粮没有卖出变为现金。据江汉平原12个县市不完全统计,去年累计给农民打白条7.5亿元。到今年3月底才兑现5亿多元。粮棉预购定金和农业贷款按计划应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是这笔钱有的被挪用,有的被五花八门的名目所扣留,有的因银行负债拿不出来。位于江汉平原腹地的荆州地区,今年春季应向农民发放预购定金1.45亿元,到4月上旬才发放1000万元。据省农业部门反映,年初提出全省从7个方面建立总金额达1.4亿元的农业发展基金,迄今大部分没有落实。
对化肥、农药等主要生产资料实行专营以后,流通中的混乱现象大为改观,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湖北省共有66家小氮肥厂,今年1—2月因缺电缺煤有29家停产,37家半停产。3月份虽开始恢复生产,仍然开工不足。这样上半年向农村提供的化肥要比原计划减少30多万吨,不得不加大各县、市供应量的缺口。据天门市测算,即使加上到外地采购,今年化肥也要比往年减少10%左右。农药问题更大,不但数量不足,伪劣货多,而且品种不全,像敌敌畏、杀虫味等常用品种在不少地方基本上断档脱销。荆门市农委同志发愁说,今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60万亩,按一般病虫害发生率计算,至少需要农药1200吨,年初就派人四处采购,到现在才买到一半。
国家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决定提高合同定购粮食价格,增加挂钩化肥数量,这本是今年过得硬的两项“升温”措施,农村干部和农民都曾为此高兴了一阵,但是现在却因为生产资料涨价而有些失望。
在粮食提价18%的同时,化肥、农药、水费、电费等以更大的幅度上涨。湖北省人大代表、钟祥县汪李村支部书记高联贞给记者算了一笔帐:这个村因粮食提价可增收20万元,因农用生产资料涨价要多支25万元,粮食提价带来的好处被抵销不算,还要倒贴5万元。每50公斤定购粮挂钩化肥由7.5公斤增加到15公斤也有水份。主要是增加的那部分,只有国家给的2.5公斤是平价的,其余地方给的是议价和半议价,挂和不挂差别不大。
特别引人注意的是,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年提供20亿公斤商品粮的江汉平原,许多同志竟不把产粮看成是自己的特殊优势,反而认为是一个背在身上的沉重包袱。确切地说,他们对增产粮食只有政治动力,缺少内在的利益刺激。
近几年,虽然国家增加了对商品粮基地的投资,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某些政策,还没来得及或者因条件限制不能马上进行调整。如收购粮食所用资金的利息由产区支付,随行就市收购的议价粮,市价超过国家规定的部分由产区补贴,保管、调拨粮食费用很大部分由产区负担等等,结果造成“鞭打快牛”的局面,哪个地方产粮多、贡献大,哪个地方财政负担加重。年交售商品粮3亿多公斤、被评为全国售粮先进县的钟祥县,1982年至1988年,粮食累计亏损2104万元,今年由于银行提高购粮资金利息,购销差价补贴增多等因素,亏损额将进一步增加到3000多万元,相当于这个县的全部财政收入。这意味着即使全县一项建设不搞,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关门,也填不满这个窟窿。
以上所说,从资金投入到照顾商品粮产区利益,哪一样不是农业升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可见“升温”任务还很艰巨,已经做的仅仅是一个开端,绝不能因夏粮丰收而稍有懈怠。否则,不利于夺取全年丰收,更谈不上登“新的台阶”。这里的很多同志表示,在升温工作中,有些属于国家的大环境,有些属于地方的“小气候”。作为在地方工作的同志,应当不等待、不观望,积极主动,在创造小气候上下功夫,为改善大环境做贡献,应当说这种正确对待“大”和“小”的指导思想和精神状态很值得提倡。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