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走出生育误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04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走出生育误区
边厚泽
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国一直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公元400年前,当世界1亿人时,我国人口有4600万,占世界总人口近50%。直到今天,世界人口超过50亿时,中国人口仍占世界的1/5强。按说,现在的中国人已深切地感受到人口过多之苦,理应齐心并力实行计划生育,早日使人口达到零增长水平,实现国富民强、造福子孙的目的。然而,时至今日,国人仍以“儿孙满堂”为荣,虽贫穷落后,其性不改:“越穷越生,越生越穷”。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时日如此长久,还是“天下第一难事”!常常有人乱纪违法抢怀超生,甚至背井离乡,逃避计划生育,糊里糊涂地生下了一串儿女。无疑,他们驶进了生育误区,误国误民误己误后!
我谓生育误区,大抵为“五重五轻”。
误区之一:重男轻女。此乃国粹中之国粹。“传宗接代”,非男性莫属。这千年古训,如今还残忍地愚弄着我们同胞的性灵和躯壳。为了得到一个“接户口本的”、“续香火的”,有人竟背弃社会道德,抛弃事业,进而违法犯罪,疯狂地追求男孩,“不生男孩不罢休”。一旦怀抱男孩,便觉高人一头,说话嗓门粗了,走路步子稳了,俨然完成了人生一大伟业,何等荣光!倘若求子不得呢?则如丧考妣,以至万念俱灰。这种畸形心态强烈地冲击着宁静而和谐的家庭与社会生活。
误区之二:重幼轻长。爱子之心,人皆有之。而尊老敬贤这一中华民族的美德,如今却被许多已作父母的子女们遗忘了。爱的情感只为子女单向倾泄,至于何为真正对子女的爱又茫然莫名。一幅名《盼》的漫画,可谓切中时弊:一个画面是,年轻母亲正喂养幼子并亲切地说:“多吃点儿,快长大!”另一画面则是,幼子已长大,怒发冲冠,手指着白发老母说:“少吃点儿,快死吧!”当然这里用了夸张手法。不过,现时“儿孙满堂”的孤独老人并不少见,许多街头乞讨的老人多有不孝子孙,现实生活把“多子多福”的美梦击得粉碎!今天的年轻父母们似乎在重做这一“美梦”,他们视养老为额外负担而倾全部心血生儿育女,老来是否也会留下孤寂与悲愤?预后实未可卜。
误区之三:重量轻质。现在不少父母特别是农村的父母们追求孩子数量,而忽视孩子的素质。一些多子女父母很少有为提高孩子的个体素质首先是文化素质下功夫的。一是他们本身就不具备提高孩子文化素质的素质;二是即使具有这种素质也常常力不从心,充其量不过保证“重点”,对男孩子加以培养,而将女孩子推进文盲的行列。农村文盲中,女性占70%以上就是明证。在身体素质上,他们满足于把孩子“拉扯大”,至于孩子是否长得壮实、健康,他们既无暇考虑,也无能考虑。
误区之四:重家轻国。中国人口多,土地少,负担重,实行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已经家愈户晓。然而每年竟有上千万人计划外生育。他们把家庭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上,用一种小生产者的私有观念指导生育。在国家要求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情况下,他们觉得多生一个孩子似乎多占一分“便宜”。这种心理一旦得到满足,就感到由衷的欣慰。谁要是没有占取这分“便宜”,便有家里“吃亏”之感,怅然若有所失。一遇机会,或者没有机会,也要千方百计寻求“补偿”而超生。计划生育难矣哉——天下第一!一个脱离国家利益的虚幻的家庭利益得到满足,这当然是一种愚昧。他们和他们的子孙们最终会尝到今日种下的苦果。其实,兴国与发家,其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国不兴则家难发。事实证明,只有实行计划生育,才能早日发家致富。
误区之五:重名轻实。人说“现在的人是讲实惠的”,还有说“农民最讲实惠”。但是在生育问题上,人们似乎把“实惠”抛到九霄云外了。大半辈子省吃俭用,养儿育女,等把儿女们安顿好时,自己已白发苍苍,腰躬背驼了,实惠何在?那么,是为了什么呢?名声。人们以高昂的人生为代价,换取这虚幻而渺茫的“名声”。我曾直言问一位有儿孙数十而老无所养者图的是什么?她说:“只要名声好。”多么朦胧,多么抽象,多不实惠!不幸,因无人赡养,她于去年年届八旬而自缢身亡。悲哉,莫过于斯!
“传宗接代”、“重男轻女”、“多子多福”,这些封建、愚昧、落后的生育观念,如毒蛇猛兽,戕害生灵,给国家、给社会特别是给广大农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精神生活的和物质生活的。至今不少人还未能识别这危害社会和家庭的
“生育误区”,甚至其真象被种种虚假的所谓“实际问题”——尽管有些确是实际问题——所掩盖。人们为“多子多福”、
“传宗接代”所驱使,不惜付出家庭幸福和人生欢乐的昂贵代价,制造出种种人间悲剧来。我劝深陷误区而不能自拔者早有所悟、奋力挣脱精神枷锁,走出生育误区,坚决实行计划生育,追求真正的人生幸福之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