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东方情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04
第8版(副刊)
专栏:

东方情结
霍达
在福建泉州城外,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北鲤山区。花木掩映之中,耸立着一片崭新的建筑:红墙倚山而立,黄瓦翘起飞檐,中西合璧,蔚为壮观,初看疑是拉萨的布达拉宫。但这里不是神堂庙宇,却是一所新兴的高等学府——仰恩大学!这是一所集教学、科研、生产为一体的新型大学。1988年9月已完成的主体工程占地200余亩、总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待全部计划完工,总投资将超过两亿元!
这笔钱从哪里来?全部出自学校的创办人吴庆星先生之手,一位一心想在家乡“办义学”的热心肠的华侨!
吴先生是泰国籍华人,出生于缅甸,几十年来奔波于海外经商,积聚了大量的资本。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他的故国中华,没有忘记祖居地福建泉州。在黑暗的旧中国,他的父母流离失所,出外谋生,在异国他乡生下了这个儿子,盼望他长大之后能够有所作为,光宗耀祖,报效中华!吴先生牢牢记着父母的嘱咐和期望,一直在等着这一天。在50年代,他曾怀着游子归来的深情在北京上学,但60年代的“文革”风暴又把他美好的憧憬击得粉碎。到了80年代,他已年近花甲,须发斑白,中国改革的春风又呼唤他像大雁一样归来。他先在我国东北投资兴建了两座浸油厂,投进全部自动化设备,热望着靠现代化科技为振兴中华贡献一己之力。
1986年底,他回到祖居地泉州,设立了仰恩基金会,开始了办学育才的艰苦壮举。为什么要称“仰恩”?这里各取了父母的名字中的一个字,以表达他对两位老人临终念念不忘故国之真情的缅怀与继承,而且也融进了吴先生自己的一颗赤子之心:祖国就是母亲,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永远也不可能忘了母亲,谁也不可能代替母亲。爱国之心,恋母之情,永远绾在他的心上。
宏大而艰难的壮举开始了。当时的北鲤山区还是一片荒山野岭,地形凹凸不平,环境脏污杂乱,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从开山平地、打地基到兴建楼群,吴先生亲自指挥。尤为可贵的是,建校所需的那么多钢材、木材、水泥、砖石,吴先生没有占用国家的平价调拨指标,全部议价购买,造价大大增加了。但他为了百年大计,不怕多花钱,但求高质量,甚至连自来水龙头、日光灯这种小物件,也从香港购买最好的,千里迢迢运来,而且是自己手提着走出厦门机场,再乘汽车,途经泉州辗转运到工地。连学生用的饭盒也亲自选购。为了家乡,为了仰恩,他挥金如土,但自己却过着极为简朴的生活,和大家一起在食堂就餐,没有给自己任何特权,连他的衣着都简简单单,穿双袜子都舍不得买高级的。在国外几十年,他没给任何一国办过一所学校,他所兴办的第一所学校却是在中国!他自己的儿子因患重病长期住院,他却顾不上陪住、照料,把一颗心扑在办学上,扑在别人的孩子上!
两年过去了。现在,北鲤山区彻底变了样儿,昔日的荒山变成了学府,琅琅书声给大地和天空注入了生命力,带来了希望!开学后的第一件事,吴先生要求全校师生每天早晨齐集操场,升国旗,唱国歌,唱出中国人的威风来,唱出炎黄子孙的志气来!
目前,仰恩暂由华侨大学代管,称为“仰恩学院”,为了能和世界名牌大学并驾齐驱,吴先生正准备把仰恩从华侨大学独立出来,称“仰恩大学”,下设4个学院、8个系、3个研究所和1个研究中心,把她办成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第一流的大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