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宜早不宜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05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快语新言

宜早不宜迟
墨村
承包人心稳,企业生产才会稳。面对承包到期,承包人想法颇多,下期承包还干不干?在这种心态下,等待观望者有之,捞实惠者有之。当然,通过教育要求厂长“站好最后一班岗”,为下期承包者打好基础,很有必要。而早一步确定一个适当的承包衔接办法,更会受到承包者的欢迎。日照市在年初就给承包者吃“定心丸”,使占多数的企业经营者能安心抓生产,值得各地借鉴。
我国在企业中广泛推行承包责任制已近三年,今年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企业承包到期。为保证企业生产的连续性,政府主管部门有责任早给承包者一颗“定心丸”,衔接办法早出台,使承包到期的企业能对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有一个正常的计划和安排。就是那些经营得不好的企业,或重新招标,或走兼并的道路,也能及早进行工作,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如果承包即将到期,政策姗姗来迟,承包者举棋不定,就会在两个承包期之间造成“真空”,势必影响生产销售工作的连续性。
及早安排企业承包衔接工作,特别是使那些生产经营搞得好的企业承包人相对稳定,有利于克服企业短期行为。造成厂长短期行为的原因之一是承包期限短。让有成绩的厂长接着干,既延长了承包期,也避免了重新招标带来的一些副作用。
企业承包衔接是件复杂细致的工作,需要企业主管部门深入研究承包制发展中的新问题,了解承包者的想法,针对不同承包企业的情况,拿出对策,并不断完善,使以后每届到期的承包人有所遵循。这样,承包制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