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各地在打井防旱运动中 应纠正单纯追求数量的偏向——读者来信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5-13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各地在打井防旱运动中 应纠正单纯追求数量的偏向
——读者来信综述
在干旱地区,做好打井防旱工作,是保证今年农业增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防旱抗旱运动中,各地对打井工作一般都是重视的,而且已经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但部分地区由于干部有单纯任务观点和强迫命令作风,打井工作流于形式主义。本报曾对这种现象提出批评。有些地区接受批评,已及时检查纠正。但最近本报又接到不少读者来信,指出这种现象在某些地区仍很严重。现在把这些读者的意见综述如下,希望有这种缺点的地区注意迅速纠正。
读者吴克刚、赵培福来信说:河南舞阳县孟寨区梅花乡干部接受了上级分配的打井二百五十眼的任务,就按数字把任务分配到村,各村又分配到居民小组,每个小组大约分到打八眼井的任务。干部不根据需要,说服农民主动打井,而采取这种行政命令的办法,结果使全乡第一批打成的三十二眼井,就有十二眼不能浇地。孟寨乡群众把井打在区政府所在地的路两旁,为的是容易给区干部看到。老蔡区杨楼乡有一个农民把井挖在坑里,挖了三尺深,晚上下了雨,他把雨水引到坑里,就当井应付过去了。郭庄乡群众为了完成任务,都到河沟里挖井,每人一天就能挖三眼井,但都不能浇地。武功区苗凹乡分配到的打二百七十眼土井的任务,乡干部按二十八亩地打一眼井的比例,平均分配给农民。为了应付差事,不少农民把井打在公路边、水沟里、洼地里。这些井大半口大底尖,不切实用。还有个别人怕打不出水来,受干部批评,就跑到别处挑水,倒在井里,应付差事。
读者宋国玉、张振华来信说:河南淮阳全县从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已挖成土井一万二千多眼。这个县的某些干部只强调挖得快挖得多,追求数字上的成绩,结果打成的井有很多不能用。如五区打成的八百四十二眼井,有十分之七、八不能用,二区陈楼乡打了二、三十眼井,只有两三眼顶用。不能用的原因是井打得不深,或是井打在根本没水的地方了。县的生产办公室主任张继民,还曾因群众挖井闹纠纷,而把群众押起来(已纠正)。这都说明这个县的干部,在领导打井防旱工作中发生了偏向。
读者李松山来信说:河北武清县部分群众对打井的意义认识不足,在打井工作中发生了一些偏差。如一区南桃园村的打井工作,是以村长刘桂斌为首的十六个干部“包打”的。二区小屯村干部认为贫农打不起井,就让富农打;打了四眼井,富农只拿出两千块砖,其余如人工、物料都是贫农给富农凑的;此外,六区、八区在打井工作中也发生了偏向。目前这个县的领导机关已注意检查纠正这种毛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