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痛下决心 抓实抓狠 邢台地区形成廉政小气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06
第1版(要闻)
专栏:

痛下决心 抓实抓狠
邢台地区形成廉政小气候
本报讯 今年5月初的一天,河北省邢台地委书记李明珠骑着自行车到邢台师范专科学校对话。当他通报全区抓廉政建设的情况时,师生们前后鼓掌17次。这件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邢台地委的廉政工作已形成了新的“小气候”。
邢台地委从去年7月起痛下决心,实打实地抓廉政建设。他们首先从群众盯得紧、又比较容易抓的问题入手,狠刹吃(吃喝)、送(送礼)、住(住房)、行(坐车)四个方面的不正之风;接着抓住钱权交易这个要害问题,重点对党政机关和掌管人、财、物的实权部门中以钱换权、以权换钱等较隐蔽的案件进行查处;今年初,又将廉政建设扩展到基层执法部门、公用事业单位和企业、乡村。由于地委真抓实做,以权谋私、吃喝送请等不廉现象受到遏制,党风、政风、民风开始好转。
公款吃喝的歪风基本刹住;“不送礼不办事,送礼乱办事”的现象大为收敛;利用职权在住房上搞特殊化的问题基本纠正;用公车办私事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一批严重为政不廉的案件受到查处。据统计,一年来全区接待费用比过去减少2/3,收回地直机关35户干部多占的房子,清退县(市)直机关干部职工在营建私房中违纪占用款项200多万元、宅基164处、房249间,取消了在专业技术职称评聘中弄虚作假、不够条件的1592人的聘任资格,清退了318名违犯政策规定从企事业单位调入党政机关的干部和工人,立案查处了贪污受贿、“官倒”等违法违纪案件802起,405名为政不廉的干部受了处分。
邢台地区廉政工作能形成气候,首先是由于党委书记重视,并统一“一班人”思想,真正把廉政建设当作党的工作中一个极为紧迫的问题来抓。开始有人认为,不正之风已成“顽症”,“大气候不变,小气候难办”。地委领导同志在调查中了解到,干部群众对腐败现象反映强烈。有个县一年招待吃喝就花了近百万元;仅地直机关领导干部上下班坐小车一年油费达23万多元。种种现象使地委认识到,党委不下决心抓廉政,就难以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而一个地方要形成廉政的小气候,关键不在外部条件,而在于党委抓不抓、怎样去抓。
有了抓廉政的决心,最重要的是抓得实,抓得狠。这里的关键在于:一是从地委、行署领导做起,从地直机关抓起,逐步扩展县、市,从上到下,层层做出表率。去年7月,地委、行署做出禁止用公款吃喝的规定后,书记、专员自觉遵守,严格执行,下乡不动烟酒,不开小灶,随乡入俗吃便饭,每次就餐都按规定交费,给下边做出样子。最近,地委、行署又作出规定,取消了地县(市)主要领导干部的“专车”。二是动真的,敢碰硬。对于较大的案子,地委、行署领导亲自出面,排除阻力,坚决查处。三是真心实意依靠群众。地委、行署制订各项廉政制度,请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层层设立举报中心和举报箱,让群众检举揭发问题;重大案件的处理,还要组织群众议论。今年3月,地委开展了万人问卷调查,收集群众对廉政工作的意见11000多条。为了疏通群众反映的渠道,地委书记李明珠向社会公布自己的电话号码,并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访。他到职一年来,亲自处理群众来信1900多封,接待群众来访700多人次,从中发现了大量干部违法乱纪的问题。 (石玉春 王殿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